大明湖老街区远景
皮家胡同
现今大观园/王鸿光 图
东平陵故城/王鸿光 图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个字概括了现在济南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但在济南的变迁历史上,却很少有人了解,其实,济南的城市发展趋势却是一直向西。“不断西迁”,著名学者徐北文用此概括历史上济南城变迁的总体趋势。 首次西迁,济南两城并治 在济南西迁的过程中,从现在章丘境内的平陵城迁到历山脚下的历城,无疑是济南城迁移幅度最大的一次。 历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邑,但由于历史久远,古历城的具体情况并没有详细地记载。原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荣斌认为,根据济南考古发掘的情况来分析,古历城的中心位置大致就在今天的泉城广场到泉城路之间,从济南老城区发掘的首次发现的生活用品以及房屋地基来看,当时的济南郡治所由平陵西迁至历城大约是在西晋末年。但是其府衙并没有迁入历城旧城,而是在历城东侧另建了一座新城来安置济南郡的府衙,当时叫做东城。由此开始,济南城出现了东西二城并治的情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结构。“双子城”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宋代,北宋时大明湖被称为“西湖”,就是因为其位于当时的济南东城之西。 1928年4月,一位学者在平陵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后来轰动世界的济南城子崖遗址。城子崖古城一度被荒弃,结合商代文化在济南市区一带的发现,说明那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由城子崖转移到今济南市区附近。 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经修建,并开始形成规模。据1633年的《历乘·建置》也曾记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也就是说,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建成,只是晋永嘉年间将治所移至历下后,历下古城才又得以进一步扩大。 历下古城的城址故基很难考证。但从《水经注》的记述中,可以约略测知,西门大致就是今日的西门,东门约在院前街十字路口附近,北门在省府前街北端,南门在今榜棚街南口。晋永嘉年间,济南治所由平陵城迁移至历下后,又在古城以东另建东城。元朝时,古城和东城合一,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 蚕食般西移,大明湖见证老济南城市布局 徐北文先生认为:迁址后济南城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东西城逐渐融合,并向西延伸最终包容了现在的整个大明湖,形成后来济南所谓“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布局。 大明湖的变化最能说明济南城变迁的情况。北宋之前,大明湖的规模远大于现在,向北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华山附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出任齐州知州,齐州治所在济南,曾巩在任上为济南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疏通了济南的河道,使各路泉水皆入当时的“西湖”,并在北面修建了水门调节湖水,水门的位置就是以后济南城北门的位置,即现在大明湖公园的汇波楼。 从此以后,大明湖基本就被圈定在了济南城内。到了金代,从西晋开始的济南城东西城之分就基本消失,大明湖的“西湖”之名渐渐被废弃。元明之后,济南城的发展就基本定型了。元代的济南是一座商业高度繁荣的城市,当时济水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是大运河和大海之间的一条天然桥梁,沟通了元朝河运和海运两大经济命脉。此时济南城北郊的泺口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埠,而北齐开凿的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则发展成了山东的盐运要道。 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济南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修,由土城变成了砖城。当时修建的济南城周长12里48丈,高3丈2尺,共有四门,其中东门为齐川门,在现今东关大街一带;西门叫泺源门,在今泉城路西口;北门为汇波门,就是今大明湖公园内汇波楼;南门叫舜田门,在今泉城广场附近。这个轮廓已和今日老城区相同,这次修建是济南历朝城市建设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至此济南城的规模大致形成,直到清末济南城的变化都不大。 由于历代的不断修建,济南古城布局合理,加上山河湖泉的自然景观,济南更加显得古朴、雄伟、壮丽。徐北文先生曾说,清朝末年,济南老城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建,为了抵御捻军进攻,1864年开始在济南城外南、东、西三面筑圩。这次本是军事目的建设,却使济南城区面积增加了数倍,向南扩展到现今文化路一线,向东大约到今天历山路一线,向西到杆石桥、普利门一线。 开设商埠,步入现代的最后一次西扩 1904年,老济南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了一次充满现代意味的西迁,这是济南西迁的最后一步。清光绪三十年的四月初,济南正式开埠。当时济南商埠的范围是:东起馆驿街西首的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大槐树(今纬十二路),南沿长清大道(今经七路西段),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公里,市区范围继续扩大。 原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荣斌则认为,开设商埠之后,济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商业中心有了改变。所以,把这一次概括成西扩应该更合适。 之所以把济南开埠当作西迁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商埠在济南旧城圩外以西重辟新城。之后,济南商埠又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其最终范围确定在如今的经纬路以内。进入20世纪的几年之内,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相继建成,并在济南交会。由此带来了济南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的泉城路一带成为当时的古城中心,而济南商埠中心则以大观园商场为中心。在当时就形成了一个大城市中的两个中心的城市格局。 济南商埠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建立,拥有全部主权的商业区。虽然历经百年,现在的大观园周边,火车站附近,旧日商埠区域内仍可以见到颇带“洋气”的西式建筑,在中式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中,仍然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如今,未来泉城的“模样”已经设计出来。在《2003年-2020年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济南市终于确定的空间发展战略是: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规模将扩充至400平方公里。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新区、改善提升老城的要求,是城市建设重大战略调整的进程。 济南旧城的选址,是巧居广川之上,大山之下,城南连绵群山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山、河、湖、泉与城巧妙组合,凭借山水之胜,城市格局浑然天成。 (在采访中,得到济南市社科院原副院长荣斌先生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