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建设新泉城 > 总体规划

自主创新催生山东“品牌经济”

2006-09-18 16:13:15 新华网
   
 
    用一种全新视角审视现代工业化进程,让“品牌”去引领创新和产业集群的崛起,使山东开始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借助于自主创新,山东经济正不断“裂变”催生出熠熠生辉的“品牌经济”。

    名牌既是企业的生命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作为经济大省,目前 山东拥有数量占全国第三位的中国名牌产品,由此形成的企业“先锋”梯队成为推动山东经济之“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的企业,20年前的海尔还是一个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为树立“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理念,海尔硬是大刀阔斧地将铁锤砸向了76台不合格冰箱。而为研发225冰箱,海尔的技术人员日夜忙碌,每天睡不了几小时,终于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第一个整套外观使用注塑材料的冰箱,成为海尔自主开发的首套塑料模具的首个成果。

    紧接着,小小神童洗衣机的诞生、17小时完成迈克冷柜样机……海尔创新涉及范围广泛,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如今,以变频冰箱、“防电墙”热水器等249项发明专利,海尔成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家电企业,产品也从过去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空调、洗衣机、彩电、手机等69大门类1万多个品种,并有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在2004年举行的第95届法国列宾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海尔集团推出的世界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洗衣机,在GE、西门子等世界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唯一的国际发明金奖。

    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日前于德国召开的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海尔集团作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当选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IEC/PACT)委员,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的“最高权力机构”有了话语权。

    没有自主品牌,就得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技术立企”也成为海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为不断突破高端领域,海信不仅重视应市产品的技术开发力量,更注重储备技术,持续对技术开发进行巨大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投入,现已拥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国家一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承担数十项国家级项目。目前,海信在彩电芯片、变频控制块、3G手机、光通信模块等领域已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并为海信产品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经过4年多的研制,最近海信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制程,“信芯”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芯片设计达到百万门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其结构设计与关键算法设计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随着“信芯”的诞生与批量生产,海信不仅结束了年产7300万台中国彩电全部依赖外国芯片的历史,而且开始尝试由生产制造商向技术专利商的转变。作为全球彩电生产及销售的第一大国,

    中国彩电第一次用上了“民族心”。

    品牌引聚现代产业集群。在山东,许多中小企业围绕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产品,形成了配套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山东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胶东等一些名牌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吸引了日韩等外资在山东投资的加速集聚。借助不断壮大的品牌优势,山东正着力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向集约高效的“品牌经济”。

    在2005年的501个中国名牌产品中,山东占据73个,数量居全国第一。而截至目前,山东制造的中国名牌产品已达119个,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山东还有544家企业的642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

    如此众多的企业名牌,使得山东经济生机迸发。在山东200户重点企业集团中,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就占了144家。2004年,山东有42户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其中23户超过100亿元,海尔集团突破1000亿元。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大型企业中,山东以279户居全国第一位。“名牌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的放大器和倍增器。

    山东省已提出,到2010年将争创130个以上的中国名牌产品,培育1000个山东名牌产品和20个“海尔式”名牌企业,以进一步打造山东的制造业强省地位。

  编辑: 余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