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万民,男,汉族,河南省延津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7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毕业于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被分配到山东省大口河边防工作站,2002年7月调滨州市公安边防支队岔尖公安边防派出所,现任滨州市公安边防支队岔尖边防派出所副所长,上尉警衔。
宋万民同志不畏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扎根边防、不辱使命。岔尖边防派出所位于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渤海湾西南岸,是我省最北部的边防派出所。这里三面环水、一面泥滩,交通不便、淡水稀缺,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宋万民调入岔尖边防派出所后,迅速投入工作、融入辖区群众之中。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标准: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为尽快掌握辖区内各方面情况,他绘制了辖区“网络工作图”,标注出各家各户村民的姓名、从事的行业以及重点人、困难户等大量情况。他利用一切机会走访警区内的每一个家庭,记住他们的每一个门牌。在岔尖警区,508 户人家 、1515口人、346部电话,180条渔船,宋万民见船知人,见人知名,提名知情。他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创立了“错时走访制”、“走邻访友制”,即根据警区渔民的作业和生活习惯,利用茶余饭后、渔船归港,见缝插针,走访渔民群众或他们的邻居,及时了解掌握辖区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为了让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经领导批准,宋万民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印制成卡片,分发给警区内的所有渔民群众,在他与警区群众之间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万民热线”,只要群众需要,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一个电话打来,他随叫随到。“万民热线”成为岔尖警区警爱民、民拥警的连心线。
宋万民同志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坎上,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从村民宅基地纠纷到群众生病住院,从悉心照顾孤独老人到教育转化失足青年,甚至夫妻闹矛盾等家庭问题,只要找到宋万民,他都热心帮助解决。由于他是个“万事管”,当地群众都亲切地叫他“老万”。他针对渔民群众掌握天气情况难的问题,他专门制作了几个宣传板,安置在渔船聚集点,每天吃完晚饭,把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和出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写到宣传板上。几年来,宣传板成了深受渔民群众欢迎的重要宣传阵地。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当地渔民出海前祭海祈求平安的旧习俗。为了搞好辖区治安,他发动群众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开办了法制培训班,组建了治安信息员队伍,为维护当地治安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5月份的一天,辖区的渔民因滩涂承包问题与邻镇的渔民发生矛盾。当时,双方20多条渔船上100多渔民个个手持棍棒,一场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匆匆赶到现场的宋万民,面对触目惊心的场面,毫不犹豫地只身闯入群情激愤的人群之中,大声地喊道:“乡亲们,大家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在海上,谁遇到困难都是挺身相助,从不含糊!今天为了一点小事闹出人命犯了法,值得吗?要是信得过我宋万民,这事就包在我身上,我马上跟两个镇联系,咱依法办事,保证给大家一个公平。” 宋万民的调解说服下,双方渔民终于放下械具,纷纷散去。一场严重的群体性械斗得以避免。2003年至今,岔尖警区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宋万民同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勇往直前、不怕牺牲。2003年10月10日凌晨,在迎击特大风暴中,宋万民奉命组织转移群众,当发现还有7条渔船和14名渔民下落不明时,他主动请战出海参与营救。面对咆哮的大海,他不顾生命安危,经过5个多小时艰苦奋战,将被困海中的7条渔船、14名渔民安全带回。时任副省长的蔡秋芳同志视察救灾现场时曾感慨地说:“渤海湾有一支靠得住、拉得出、打得赢的铁军,党和人民放心了”。
宋万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众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受到各级高度重视,引起良好社会反响。2006年4月,中共滨州市委做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宋万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宋万民同志学习。2006年10月,宋万民同志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山东’”先进典型,在省内主要媒体集中宣传。宋万民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公安边防“三访四见”活动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派出所民警、山东省“十大边防卫士”、全国公安边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二届“十大边防卫士”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