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连载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打击色情网站>支招评论
站内搜索:
网络淫秽色情为何屡打不绝
2007-04-25 16:53: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4月12日,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战斗号角吹响――十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

  我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打击网络淫秽色情,近年来连续开展多次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网络淫秽色情的形势却依然严峻:2006年,公安机关共发现、删除互联网上淫秽色情信息6万余条,关闭淫秽网站2000余个,查处网上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案件7300余起。2007年4月5日至9日,全国公安机关清除网上淫秽色情信息9.2万余条。

  人们不禁要问:打击存在哪些难点,网络淫秽色情为何屡打不绝?全国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为何形成蔓延之势

  问:当前,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为何仍然存在并有发展蔓延之势?

  答:这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网上淫秽色情传播问题有其一定的社会土壤。现实社会的淫秽色情等一些丑恶现象必然会在互联网这一虚拟载体上反映出来,包括现实社会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利用互联网进行招嫖卖淫活动、组织淫秽色情表演等,都是现实社会淫秽色情活动利用互联网的直接表现。

  二是境外互联网上大量的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渗透到境内互联网上来,有网民讲“境外网上黄源堵不住,境内网上黄风难以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互联网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落实。一些网上论坛、博客、电子刊物、点对点网络和影视网站管理失控,给少数不法分子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提供了网上传播场所和渠道;一些托管主机、虚拟空间、交友网站和网络聊天室成了网上藏污纳垢的场所;一些商业网站迎合少数网民低级趣味,刊登黄色信息,污染网络环境;一些互联网服务商见利忘义,为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手机代收费渠道,非法牟利。

  四是网上黄色、低俗信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一些网站迎合少数网民低级趣味,频繁刊登黄色、情色信息,打法律、政策“擦边球”。

  存在哪些打击难点

  问: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存在执法取证难等问题,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如今还存在哪些打击难点?

  答:当前,互联网上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这给打击增添了难度。

  一是传播方式更加隐蔽。一些犯罪团伙在网上利用视频聊天室,组织淫秽色情表演,采用会员注册、熟人介绍等方式逃避打击。

  二是传播手段更加多样。网上淫秽色情电影、图片等有害信息已不限于传统的网站、网页,利用点对点网络、即时通讯服务和博客等互联网新技术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利用手机短信、WAP网站传播淫秽色情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是打“擦边球”现象普遍。一些网站大量发布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的图片、文字和视听信息,以所谓的黄色新闻吸引网民,增加网站人气,影响十分恶劣。

  四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在境外建立网站,对境内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逃避打击。

  五是团伙作案,组织化程度提高。

  如何规范网络秩序

  问:针对打击难点,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规范网络秩序、建立长效机制?

  答:此次全国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管理、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各互联网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网上群防群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维护网上和谐稳定。专项行动期间,有关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全面清理检查和集中整治。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清理网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并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落实责任,对有害信息发现不及时、不处置的将进行整顿;对违法网站将依法关闭;对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将坚决依法打击处理;对网上传播低级趣味信息等不良行为,将采取警告、整改、教育、疏导等方式予以治理。

  ――依法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将严打网上团伙犯罪,捣毁网上淫秽色情窝点,查办一批违法犯罪人员,侦破一批网上淫秽色情大案、要案,形成打击声势、震慑犯罪活动。

  ――推进互联网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网上视听节目、互联网出版物、点对点网络、博客和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政策和监管措施,并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健全信息通报和处罚联动制度。

  此外,还要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秩序,整顿托管主机和虚拟空间信息安全管理秩序,加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巡查处置,开展互联网法制和精神文明宣传。

    《人民日报》 (2007-04-17 第12版)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