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9月26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七: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城市总数达661个,城镇人口5.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3.9%——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达54.6%、40.4%和35.7%
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分区域看,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分地区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和75.7%。
2006年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比2002年增加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92亿元增加到132272亿元,增长1.1倍,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3.4%上升到2006年的63.2%。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由2002年的12个增加到2006年的30个,其中12个城市超2000亿元。2006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086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倍,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9.3%。
城市群成为发展龙头
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外,又有8个城市群崛起
我国城市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发挥作用。
2006年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7830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7.4%。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39613亿元,珠三角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21618亿元,环渤海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17074亿元,分别占全国GDP总量的18.9%、10.3%和8.2%。2006年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分别为37819元、49093元和32036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735元、33009元和15952元。
绿色环保环境逐步形成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
2006年末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25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2万公顷,比2002年增加32.1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比2002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末,有45个城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6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60个(占28.6%)、低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0个(占9.0%)。截至2006年末,先后共命名了60多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5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有13个城市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
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93亿、1.405亿和1.035亿
近5年来,各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市辖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353万人,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4.8、5.8和0.9个百分点。
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医院、卫生院20902个,床位数179万张,比2002年增加17万张;医生96万人,比2002年增加13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8232个,床位数59万张,分别比2002年增长8.9%和53.5%。
城市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6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影剧院2322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7912万册,人均图书馆藏书量由2002年0.90册增加到1.03册,体育场(馆)达3万个。(闻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