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临朐大地,一派生机盎然、和谐繁荣的景象,处处透出一股发展进取的活力与朝气。“问渠哪得清如许”,扎实的党建工作就是这“源头活水”,是党建的春风催开了和谐发展之花。 织密一张“网” “协会教的技术俺愿学,协会党组织的话俺愿听。全村50多个养牛专业户委托我来学技术,今天下午还要赶回去教他们哩。”临朐县奶牛协会院内,来自柳山镇邬家官庄村的邬成义对笔者说。此时,他们几十号人正在听协会的会长、党支部书记、省优秀共产党员秦贞福讲授奶牛养殖防病新知识。这个协会迄今已发展会员8200多户,党员会员达到256名,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周边十几个县市。协会党支部按党员常住区域划分了45个党小组,先后发展党员12名,向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168名。 近几年,临朐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大樱桃、大棚西瓜等各种产业协会纷纷成立。全县8800多名党员活跃在一个个产业链上,一个村里的党员,有养奶牛的,有搞大棚种植的,需求不同,党员教育管理成了新的难题。为此,县委积极推动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按党员从事产业划分不同的党小组。这一举措,使产业链上的党员增加了“共同语言”,协会党组织号召力明显增加。目前,全县共有种植、养殖类产业协会53个,其中规模较大的18个已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依托成熟的产业载体建立党组织,始终让党旗高扬在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使产业链上的党员教育管理做到了全覆盖,织起了一张密实的党建“网”。 建好一个“家” 5月20日一大早,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打破了五井镇石峪这个小山村的宁静。原来,该村历经两个月建起的活动场所已正式启用了。亲自点燃爆竹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勤满怀感慨地介绍说:“以前村里办公都在自己家里,开会、组织活动不是蹲炕头,就是坐田头。现在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活动室,不仅为支部和党员建起了一个‘家’,也为我们村干部长了脸。” 去年以来,临朐县委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有建设任务的乡镇(街道)签订了责任状,承担组织任务的组织部、发改局、财政局等三部门也立下了“军令状”。建设过程中,所有工程都公开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并由监理公司全程监理,开设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专用账户,严格按照场所施工进度拨付资金,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到5月底,全县107处中央扶持建设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与配套任务全部按期完成。今年1月份,潍坊市在临朐县召开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现场会。 活动场所建成后,县里及时出台《村级活动场所运行管理办法》,加强了管理。各村还依托建立完善了办公室、图书室、学习室、娱乐室,党务、村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等“四室三栏”,真正使之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阵地。 点亮一盏“灯” “真没想到我一个庄稼汉,来到千里之外打工能入党,还被家乡人民选为党代表!这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党组织永远是我的指路明灯。”山东临朐广源劳务有限公司驻上海港龙吴分公司经理李建军,在获悉自己当选为省九次党代会代表时激动地说。 “离家远了,离党还是那么近”,这是临朐县6000多外出农民工党员的共同心声。临朐作为全省劳务输出基地县,高度重视在外出农民工群体中开展党的工作,去年统一换发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了外出报告、跟踪联络、专人结对、定期汇报等制度,始终将其纳入党组织视线之内,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该县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在青岛港、上海港等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区,依托劳务输出基地和办事机构成立党组织6个,设立临时支部22个,协调配合流出地、用工单位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实行“双向考察”、“两地公示”等办法,发展农民工党员534名。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工党员回乡创业,从中选拔村级后备于部,拉长了培养链条。近年来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后创办各类经营项目6300多个,有1600人被选拔为村级后备干部,320多人成为村干部,其中46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