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闻>新闻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谐山东
站内搜索:
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
2007-10-12 09:56:00 作者:□本报编辑部 大众网--大众日报

    ■喜迎十七大·推动工作指导转变 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上)

  编者按

  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形势越好越要增强忧患意识,执政越久越要增强公仆意识,条件越优越要增强节俭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以来在一系列讲话中不断强调的重要思想精神。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思想精神,对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加强党的建设,对于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今日起,本报推出三篇编辑部文章,将我们的学习收获与广大读者分享。

  新征程的大幕已经拉开。
  站在新起点,只有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才能使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新的跨越。

  不断深化对阶段性特征的认识

  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发展。
  回首二战后的世界史,人们在惊叹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遗憾地看到,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呈现一系列重要特征。比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中国需要发展,中国必须发展,但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作出回答。在这历史重要关头,指导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方针——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对进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新阶段的山东,至关重要。处在人均生产总值将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的阶段,山东同样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比如,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人均占有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困扰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收入差距有所扩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等。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我省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矛盾和突出问题。长三角、环渤海经济板块的崛起,沿海省份的快速发展以及日韩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发展的新要求,看不到发展的新趋势,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就会面临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
  综观世情、国情、省情,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新阶段,山东发展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加繁重和艰巨;目标不是低了,而是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能否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关系到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切实实现工作指导转变

  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就是要切实实现工作指导转变。
  实现工作指导转变,无论就其影响的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目标任务,关键是在工作指导上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工作指导转变,是对过去的发展观念、发展思路的重大战略调整,几字之差,体现的却是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发展要求。它像任何一场思想革命一样,充满矛盾和艰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艰巨性,更加自觉地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发展,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科学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实现工作指导转变,就是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山东的发展达到了快的要求,但与好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坚持好字当头,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着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到经济结构优、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美。要把“好”的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衡量发展的“当头”标准。好中求快,就是强调好决不是忽视快,更不是放弃快。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平稳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就业、社保等很多民生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我们就会遇到新的更大的困难。从2000年到20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在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的基础上,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的通俗简明概括,准确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快”与“好”的辩证关系,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努力做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
  实现工作指导转变,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迫切。近几年,我省经济在高位运行,能耗高,排放多,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而时至今日,一些地区、部门和干部,依然对发展“快”的办法较多,对如何做到“好”却往往束手无策;在那些眼前见效快的项目上果敢有为,步子迈得大,对那些短期效益不太明显,但有发展前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项目却不怎么热心;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上很是大方,在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要工作上却缺少大手笔、大作为。这说明,旧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在这些地区、部门、干部那里仍然根深蒂固,改变和摒弃不合时宜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仍须不懈努力。

  在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

  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需要在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对山东来讲,就是要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省份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省份跨越,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实现新跨越,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作为当前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最现实、最直接、最明确的任务,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质量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名牌品牌战略,把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新跨越,需要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丰富和深化了对我省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要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觉把本地区放到区域发展板块中考虑,以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观念审视选择高水平“参照系”,合力撬动全省整体发展,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新跨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通过改革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通过开放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要大力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惠及人民群众上。
  在祖国行政区划版图上,齐鲁大地宛如振翮欲飞的雄鹰。只要我们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不断突破,就一定能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使山东这只雄鹰在更高远的天空翱翔。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