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州市“三德”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林建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从2006年起,我市组织实施了“三德”文化建设,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老回报的主题;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实践表明,“三德”文化建设由近及远,由虚到实,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莱州建设。
广泛宣传,营造以“德”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一是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功能,着力营造浓厚的社会道德文化氛围。我们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己动手编写了贯穿幼儿、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地方德育教材——《德育与生活》,免费发放到10万名孩子手中。利用现代媒体,在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设“三德赞”专栏,大密度滚动播出“三德”节目。新建和改造了城镇村中心广场、主题公园200多处,将“三德”文化固化为建筑艺术,在公共场所设置“三德”图文浮雕和大型公益广告,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二是树立典型群,让鲜活的典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从全市8000多人的先进典型群体中选出市级“百面旗帜”、“感动莱州十大爱心人物”,对评选出的典型,由所在单位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并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在村庄和单位醒目位置。被评为市级的先进典型,由市委、市政府大张旗鼓地表彰,并组织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在全市范围内向他们学习。三是坚持城镇村全面覆盖,让“三德”文化占领城乡思想主阵地。通过宣传教育、评价监督、奖惩考核,建立无缝覆盖的推进网络,目的是让“三德”文化占领全市城乡思想主阵地,渗透到城乡每一个角落,走进莱州86万人民心中,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建章立制,保证“三德”文化建设深入、扎实、规范地开展。一是区别不同单位、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分别制订了操作性强的“三德”责任状,由所在单位年底在公共场所张榜公布。目前,我市共签订责任状100多万份,签状率和公示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在各单位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对个人和集体践行“三德”情况定期进行评议。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公众信息网站——“莱州诚信网”,重点对单位和个人的“金融诚信”、“税收诚信”、“政法诚信”三个方面的诚信信息进行公开披露。全市年增加家庭赡养费4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因家庭赡养问题引发的纠纷诉讼案件同比降低3.2%,社会治安案件和信访案件人次分别下降了12%和20%,全市“爱心捐助”资金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三是将“三德”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市工作的重点,纳入年终考核,对做得好的大力表彰,使好人得到好报;对做得不好的,予以公开曝光,并按照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使他们受到良心、道义、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建立长效机制,使“三德”文化落地生根、代代相传。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党委、政府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程,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市、镇、村、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三德”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依托宣传文化系统成立“三德”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纵向上层层推进。横向上,以党群部门为主力,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调基层单位抓好落实。二是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区别空间、人群以及行业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遵循由近及远、以点带面、梯次推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按计划、分期分步组织实施。三是培训骨干,全民参与。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发挥积极作用,带头组织实施“三德”文化建设。市、镇、村企、每年评选“三德”典型。把“三德”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全市形成骨干带动、全民参与、共同推进的局面。
莱州的实践表明,“三德”文化建设的实施,很好地凝聚了社会道德力量,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莱州建设,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三德”文化建设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做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多高,动力就会有多大,社会就有多和谐。当前,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三德”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涵盖了人们的家庭、单位、社会三个空间和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各个年龄段,形成了贯穿人的发展全过程的终生道德建设体系;“三德”文化建设区分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职业群体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同阶段,确定了不同的道德要求,建立了梯次推进、持续提升的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全市每个部门、镇街、村庄、企业以至每个人都有了实实在在的道德建设目标、任务,使道德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人人在行动上有章可循,道德建设由单纯的教育说教转化为全面的道德实践。
“三德”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先进性是目标,广泛性是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有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才能打牢基础,取得实效。“三德”文化建设以群众基础最深厚、工作阻力最小、最容易接受的“孝德”为切入点,以优化经济环境、建立良好经济秩序最关键的“诚信”为重点,以全面提升道德水平、追求更高境界的“爱心”为核心,从对父母、长辈最基本的“小爱”做起,延伸到对事业的“热爱”,升华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使精神文明建设打牢基础,逐步提升,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处,悄然演化成文明乡风。
“三德”文化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进步,应该着眼于利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软实力来推动。“三德”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道德的力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所有人在家孝敬长辈、善待亲友,不仅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而且在家庭中树立了正气,使道德建设扎稳了根基;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巩固了社会诚信基础,优化了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树立扶弱济困、团结互助、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意识,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发展局面,实现了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凝聚了道德的力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中共莱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