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吴晶邹声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赵智奎在一次学术调研中发现:在中国最具增长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浙江省,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欢迎并支持完善中共党组织,因为他们琢磨出了“有党组织,员工会更团结,企业会更稳定”的规律。
一些民营企业党组织还自发设立纪委。类似的现象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的深入思考。
“这样的新事物,大概连马克思本人都无法预见,”赵智奎说,“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需要用
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和解决。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研究恰恰也走了一条独特的创新道路。”
赵智奎说,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中国化道路:从成立中国共产党到建立新中国,从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建设到开启改革开放之门,再到逐步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创建了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从一开始就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但他们不准备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词条。毛泽东主张中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不能照抄苏联城市暴动武装起义的做法,这个方针促使革命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奇迹。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认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改革开放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北京青年小肖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正在自主创办网络公司。父母常告诉他,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批受益者——他正在享受着
高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的种种实惠,包括投资股市的收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几个词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并没有论述,这是中国的伟大创举。”这位毕业于中国一所知名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说。
2004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配合这项工程的一大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2005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已被作为研究重点。
从缩小贫富差距到构建
和谐社会,从经济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这些海内外热议的话题,已成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重大课题。
研究院副院长吴恩远说,研究人员在广东、浙江等地开展国情调研,研究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新农村建设、私营企业职工社保等问题,还在高校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调研。
2005年以来,中国已有几十所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桑玉成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校正在将思想政治
教育的功能融入所有课程中,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北京外交学院日语系学生屏星说:“社会主义中国正在走向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这证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遥远的学说。”
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从国内
大学到国外研究机构,甚至日本、美国、俄罗斯、越南、印度等国的共产党以及不少国家的驻华使馆,都在积极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中国国力持续上升,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一些国家的认同。”吴恩远说。
伦敦大学教授戴维·马格列斯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中国若能寻找到一条解决这些问题的发展道路,对整个
世界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发展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是有益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立论依据是,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为了迎接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
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应该深入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深入地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
最新成果。这里,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供大家研究问题时参考。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新时期29年来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政治宣言,是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理解,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主要反映和体现在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