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贯穿在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行动中,从今天开始,央视国际频道《新闻60分》推出系列报道“科学发展 和谐中国”,带您从城市到乡村,一起来感受和谐发展的中国。下面请收看第一集:走进中共中央党校。
孙岩峰:中央党校坐落在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颐和园旁边,闹中取静。从外面看起来,和一般的校园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少了些进出的人流、车流。
门口肃立的武警士兵让这所培养中共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神秘。
园林式的校园,处处是景。这里看不到一般校园的活泼和热闹,只有严谨和秩序。
这块石壁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60多年前,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确立的校训。矗立在校园中心的四字校训,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
孙岩峰:在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无论之前身份如何,在这里都成为普通的学员。不同的是,这些学员大都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在党校中是如何来学习的,一起走进党校的课堂。
这是一堂案例教学课,在座的30多名学员都是省部级的领导。广西武鸣县县委书记被请到课堂,介绍当地农业发展。结合武鸣县的实际情况,如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成为这堂课讨论的焦点。
下一步就是应该在市场培育方面更多做一些考虑。
工业产业化里面还有一个很大问题 就是刚刚你们讲的市场供求问题。
靠大农业来缩小城乡差距,这可能性很小。
50万块投资找不到钱,银行只贷5万块钱,45万找不到,我觉得这个问题按理来说应该解决。
实事求是,畅所欲言。自由开放的课堂,有交流,有交锋。研讨、研究式的教学,就是党校今天主要的教学方式。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要区分开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但是,只有劳动是创造不了使用价值的。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 浙江省副省长:除了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以外 怎么样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 怎么样解决当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我觉得这段学习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
我们在党校教书,有两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第一具有挑战性,每一次的学员,他们提出的问题,关注的焦点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时代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第二,每回提出的问题都是难题,促进我们深入的,更加深入的去研究。
党校的学制不同于一般院校,从两个月到三年。学员中既有共和国的部长、将军,也有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中青年干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是党校学习的重要内容。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校的课程安排也在不断调整。像是西方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科技、法律、军事、宗教等前沿问题研究,都成为学员必修的课程。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 交通部副部长 黄先耀:作为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较强的执政能力,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曾经戒备森严的党校,也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越来越多的西方政要、名流在这里留下足迹。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曾走进党校,发表演讲。
目前在党校的学员有1300多人。每天教室、宿舍之间,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同一般的学生并没有两样。学习结束,还要撰写报告,接受考核。只是不少人在党校脱产学习的同时,还要通过电话,偶尔兼顾工作。各种讲座、体育运动,还有学员俱乐部的文娱活动,让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从江西瑞金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再到北京,70多年来,中央党校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一起成长。毛泽东、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任中央党校校长。
一大批共和国中高级官员从这里走出。有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经过党校培训的中高级官员累计已有五万多人,他们在各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