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环球论坛>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美国次级贷危机的教训
2007-12-22 16:36:00 作者: 大众网--大众日报

  ■环球论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军红

 

  近期,美欧5家中央银行联合发表声明,拟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联合干预,以便于确保避免“美国次级贷危机”死灰复燃。其动作之大,影响之深,引起全球再度关注美国次级贷危机。
  尽管美国次级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不大,但鉴于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处于转轨阶段,且股票、不动产等资产泡沫忽隐忽现,金融形势并不稳定,美国的教训仍值得我国金融行政部门和金融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就其教训而言,大致有三点需要引起注意:第一是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第二是如何确保证券价格形成的公平;第三是如何构建市场心理的稳定机制。这是确保我国金融市场体制、金融行政监管体制和金融政策体制稳定、有效的关键。


  美国次级贷危机的本质


  所谓“次级贷”,是指2001年后,美国为振兴房地产市场,对低信誉者,或低收入者实行的“高息住房贷款”。其目的是能够让低收入者或低信誉者也买得起房子,支撑房地产市场繁荣,消化IT泡沫崩溃后遗症,确保美国经济健康增长。
  在2004年6月前,美国执行超低利率,央行指导利率为1%。此间,对银行等贷款机构而言,高息住房贷款不会引发不良债权问题,无疑是有利的。此间,次级贷并没有表现什么风险。但2004年6月后,美国不断提高利率,使原本就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次级贷利率上升,低收入者偿还能力受到怀疑。银行的“债务不履行风险”随之上升。
  尤其是,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作为一种债权,“次级贷”被金融机构编入了一种“新型证券资产”,并经由对冲基金等炒作,被卖到了世界各地。
  次级贷债权的不良化,使“组合证券资产”风险上升,价格下降,导致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经营亏损,甚至倒闭。结果,在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机构不得不大量抛售“组合证券资产”,甚至将高信誉的证券资产也卖掉,回笼资金,导致欧美证券市场出现“麻痹”,全球金融市场混乱。


  中国如何借鉴教训


  从次级贷由作为分散风险的工具,演变到全球金融风险病毒的过程看,次级贷危机可谓美国主导推动的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的直接产物。
  第一,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既是放松管制的过程,也是强化监管,实现“再管制”的过程。放松管制的目的在于刺激市场活力,激发金融产品的开发潜力;而“再管制”的过程,则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国次级贷危机的最大教训在于美国在实现金融产品自由化的同时,忽略了新型金融产品及其交易的监管,结果导致美国在利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向全球分散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分掉”了准确判断金融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对我国而言,构建符合全球化时代的金融体系,既要开放市场,更不可忽视监管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分散和控制金融风险。
  第二,确保证券价格形成的公平性,是培育新型市场必不可少的前提。“信贷债权证券化”原本是分散不良债权风险的好方法。但美国的信用评级机制并没有对其价格的形成进行合理的评估,结果,使其风险远远大于市场利益。在此,真实风险一经暴露,“证券信用的虚假评级”已无法确保投资者利益,从而引发集体抛售型市场混乱。由此,我国参与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又需要首先构建具有充分“市场道德”的信用评级体系,以确保风险与利益的透明性。
  第三,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不可忽视投资者心理变化。实际上,早在去年底,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前兆就已经有所表露,但时隔一年后,今年8月才全面爆发危机,这与投资者心理恐慌的全面形成有直接联系。另方面,今年2月,纽约股市震荡导致市场直接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市场恐慌,而次级贷危机的市场损失虽然只有2000亿美元左右,但却掀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大动乱,显然,这与投资者心理变化有直接关联。
  事实上,在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并不都是依据合理预期的,而更主要的是“非理性化投资”。这犹如“选美投票”,投票者若想确保“中签率”,就不得不采取“趋众投票”策略。回顾中国股市的大起大落,也基本反映了这种倾向。为此,要想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就不可避免地要培育市场投资者健康合理的投资心理。在此,投入力量,普及金融知识,形成市场文化,也是构建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