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环球论坛>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中日两国的历史使命
2008-06-30 14:55:00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刘军红 大众网--大众日报

  ■环球论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刘军红


  5月,春光靓丽,繁花似锦。国家主席胡锦涛赴日访问,引来世界目光聚焦亚洲。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中国喜迎奥运盛会的祥和之年;今年,是日本时隔八年再次主办八国峰会,提振国际影响力的机遇之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中日关系历经“破冰、融冰”的共同努力,开始走进“迎春、暖春”的新时代。作为“亚洲世纪”的主角,“构建互信、规划未来”已成为时代赋予中日两国的历史使命。
  经济依存与政治互信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迄今已进入第36个年头。36年来,中日关系在冷战坚冰期起步,于世纪交替中走过“而立”,历经颠簸振荡,迎来“不惑”。中日关系正进入一种积淀成熟的战略思考期。
  这种思考,应是对全球化时代的审视,对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发展变化的判断,对中日两国和平发展、友好相伴、共担地区责任的设计。
  上世纪末,冷战结束,全球化纵深发展,合作与协调成为时代的主流。而全球化浪潮又导致全球竞争的新形势,推动国际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期,掀起了以政策法律制度相通相容为取向的“地区化浪潮”。在此背景下,决定大国关系的因素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大国关系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多维化新趋势。竞争与合作并存,对立与协调统一,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式。在此,中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备受全球瞩目;中日基于“经济依存与政治互信”的新型关系,日益成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的新条件。
  2001年,中国入世,迎来了历史性新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引起国际投资急剧涌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扮演了“世界市场”的角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日本经济社会大改革日趋完成,日本经济开始走出泡沫深渊,重新步入扩张期。随之,在日本国内出现了“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政治赶超”的民族主义风潮,以至于演变为政府首脑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混淆历史认识的错误倾向。由此,中日两国的发展战略、地区战略相撞,中日关系被打入历史性阴冷冰冻期。
  2006年以后,以日本政治格局的变化为契机,中日两国都进入了战略思考期,重新审视全球的变化,认真看待亚洲的崛起。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载文称,亚洲经济的发展与地区整合的深化,正推动世界迎来“亚洲的世纪”。在此,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日迎来了相互补充,协调共进,共担亚洲世纪主角的历史机遇。
  中日和谐新机遇
  进入新世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面临历史性转型期。地球温度上升,人类的生存空间面临威胁。
  历经上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日本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了节能环保技术上的发达国家地位。日本的经验与技术,无疑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构建低碳社会的财富,也为中日顺应时代潮流,扩展战略互惠关系提供了现实的资源。
  当前,对中国而言,彻底改善环境,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已成为关乎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如何构建环保与经济发展并立的结构,又是中国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加强中日战略合作,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中国的环保市场,共同构建未来的新型产业,形成亚洲地区的环境规则与标准,就成为中日和谐亚洲,共同发展,维护世界的繁荣与稳定的新起点。
  在此次访问中,两国首脑会谈拉开了中日环境合作序幕,给战略互惠关系赋予了真实的内涵。如两国首脑共同确认,2009年将在中国启动“二氧化碳地下储留技术”合作项目。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占电力构成的63%。降低火力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我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日本经产省估算,预计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2-3万亿美元。中日环境合作新模式,有望成为亚洲环境合作的典范,前景可观。
  此次“暖春之旅”,必将通过扩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两个大国的政治互信,共同规划未来亚洲的世纪。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