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环球论坛>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越南经济动荡将引发多大效应
2008-06-30 15:07:00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刘军红 大众网--大众日报

  【题记】近日,越南股市、楼市、汇市全线下挫,引起亚洲市场投资者高度紧张,担心金融危机再度爆发。对此,越南政府虽采取应急措施,允许证交所“告假三天”,但并未平息市场震荡,相反,开始波及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各国。
  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快速波及东南亚各国,引起地区性金融危机,给东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灾难。此后,东亚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让市场参与者神经紧绷,总是担心金融危机再来。
  但回顾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不难发现,当年那场危机并不是简单的货币贬值危机,而是由货币贬值引起的“银行信用危机”与“整体经济危机”的复合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东南亚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即一是投资与出口中的“外资偏重结构”;二是金融系统中的“外资偏重结构”;三是银行信贷资产中的“外资偏重结构”。
  实际上,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投资及其出口,成为拉动东南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外资是成就“东亚奇迹”的关键因素。问题是,作为经济的后发地区,东南亚各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并没有将外资及外资带来的技术、经营方式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与本土有机结合,形成“本土基干产业”和“本土产业群”,未能有效蓄积“本土生产力”,更谈不上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结果,导致每一次“经济蛙跳”的背后都潜伏着深刻的经济衰退。
  在宏观经济向好时,外资持续流入,推动经济上扬;而一旦经济进入调整期,外资则迅速撤离,导致市场流动性急剧紧缺,引发“股市、汇市、楼市”全面下挫,加剧经济衰退,由此,引发了外资主导型东亚危机。
  显然,在此过程中,外资动向与当地宏观经济表象形成了连动关系。一方面,外资成为推升宏观经济的主要力量;而另一方面,外资的动向又严重依存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紧随当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步伐,使宏观经济政策平添了一个增量。
  问题是,这个政策增量,恰恰被当地政府忽略了。如,当年东南亚各国为抑制市场过热,连续提高利率,而不是紧缩财政,忽视了提高利率将加速外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推升本币升值的影响,结果,每提升一次利率,都引起一次本币升值,加剧了外资套利、套汇交易,使过热风险进一步膨胀。
  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当年的本币升值导致东南亚出口竞争力下降,贸易盈余开始减少,到1997年危机爆发前,出现了地区性贸易赤字化。而此时,区内消费、不动产热还在升温,经济增长结构严重失衡,宏观经济面临高风险。事实上,就在此时,泰国率先走上了“汇率自由化”道路,给早已瞄准泰铢的对冲基金提供了“扣动扳机”的最佳时机。
  如今,越南经济虽存在同样的外资主导的高危结构,但不同的是,当前越南银行系统尚不发达,未能吸引过多的外资信贷资金,外资大多集中于股市和不动产市场。尤其是,1997年后,东盟与中日韩构建了双边货币互换协定,使外资不敢轻易狙击“越南货币”。这样,即使越南出现短期的股市、楼市下挫,尚不至于引发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
  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越南经济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偏差,有可能通过市场动荡,引发新的风险。
  一是贸易收支赤字化。如,越南出口产品以原油、铁矿石为主,但国内消费则以石油和钢铁制成品以及纯消费品为主。尽管原材料涨价增加了出口收入,但石油、钢铁制成品价格上涨幅度更大,使越南的贸易赤字难消。而贸易赤字与巨额资本流入形成反差,一旦外国资本回撤或转移,难免不引起资本匮乏型经济危机。
  二是消费资产化,空耗外资,外债危机风险急剧膨胀。近年来,越南个人消费日益表现为“资产消费”倾向,不仅住宅、黄金成为个人追逐目标,就连高档摩托车也被当做资产囤积。如,2005年底越南政府在主要7大城市废除了“每人只能拥有一辆摩托车”禁令后,本田、雅马哈等高档摩托车成为越南人的“资产”,预计2008年底,其市场规模将达到日本本国市场的3倍。
  而2003年,越南与日本签订了“日越共同倡议”,强化日本对越投资;2005年12月,双方又在投资、劳动、税制、产业、基础设施、关税与物流等7大领域搞“共同规范”,越南的外来投资呈现偏重日本投资倾向。一旦日本投资战略发生转变,越南恐无法分散这种政策性的外资偏重风险。
编辑: 栾晓磊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