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刘军红
6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在美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这是王岐山和保尔森签署《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后握手。□新华社发
当前,美元贬值,石油涨价,全球通胀形势紧迫;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余震不断,国际金融体系险象环生。在此背景下,刚刚闭幕的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格外引人注目。
国际流动性膨胀根在发达国家
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国际流动性的累积性膨胀。其根在发达国家前期的超宽松金融政策。自2000年中期美国IT泡沫崩溃后,日美欧全面放松银根,扩张流动性供给。如果考虑物价上涨率,日美欧事实上在执行负利率政策。结果导致全球性资金大剩余。
在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大潮下,尤其是信息技术大爆炸,金融技术大发展,金融制度大改革,使全球资金运用效率大大提高,资金剩余演变为国际流动性过剩,成为资源涨价型通胀回潮的前因。在此,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呈现对外失衡,事实上反映了其超宽松金融政策的结果。
2003年到2004年间,尽管美欧相继提息,开始紧缩银根,但国际流动性过剩并未得到缓解。美国上调短期利率,反而出现了长期利率低滑局面,一度令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极度困惑。对此,发达国家的智囊机构将目光转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认为中国等廉价产品的出口在传播“通货紧缩”,而巨额贸易盈余回流美国,造成了美国长期利率低滑。
但他们唯独忽略了日本经济的变化及日本金融政策的未变,依然认为日本还在泡沫崩溃的黑洞中苦斗。实际上,早在2002年2月,日本经济已经复苏,至今仍在扩张,创造了战后最长的景气扩张期。而日本金融政策并未根本改变,在经济连续扩张4年半的形势下,还在执行零利率,迄今还保持着0.5%的超低水平。结果导致日本资金充斥全球,国际流动性持续过剩。日本开始扮演全球自动提款机(ATM)角色。
对话不是简单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
日元资金充斥世界及其影响,迄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日元美元汇率的振幅缩小到1976以来的最小值,即日元事实上在跟随美元同时贬值。而对此,美国并没有要求日元升值,相反,日美都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令国际金融市场深感迷惑。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美政治同盟后,隐藏着金融同盟关系,相反,却反映了日美存在深层关系。首先在美国看来,日元是仅次于欧元的“国际货币”,鉴于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已经蓄积了资金势能,一旦挤压日本提息,促进日元升值,必将导致充斥于世界市场的日元资金快速回撤,其结果必将导致美元暴跌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显然,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乱局,美元暴跌不符合美国利益。
其次,在日本看来,当前,日元具有绝对的内在升值“张力”,一旦改变现行金融政策,日元升值不可避免。这不仅将沉重打击日本的出口产业,引发经济衰退,更可能因日元资金大举回流,酿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胀并起,进而重温泡沫旧梦,甚至使日本经济陷入几十年未遇的滞胀。相反,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可分散日元升值压力。
面对日美的不同考虑,显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是简单讨论人民币升值多少的问题,而是如何着眼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货币秩序急剧变动的趋势,如何构建相互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协商制定符合时代特点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资本市场,进而推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问题。这或许才是中美“利益攸关”的本意,是时代赋予“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历史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