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所副所长 翟崑
近期,泰国、柬埔寨两国为争夺柏威夏神庙及其周围4.6平方公里的土地所有权,不断向边境增兵,形成军事对峙局面,引起国际社会关注。7月25日,泰总理沙马与柬首相洪森通电话,一致同意通过双边途径解决争议。28日,双方举行第二次边境问题会谈。
泰柬边境问题爆发的原因复杂,既有历史问题和民族情绪纠葛,也与两国国内政治气氛紧密相关。
各自国内反对派推波助澜
从现实因素看,两国国内政治派别利用此事试图达到政治目的,是导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泰国总理沙马自年初上台以来,推行亲他信政策,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弹。5月以来,以“人民民主联盟”为首的反对派团体不断掀起大规模群众示威,要求总理辞职。反对党民主党还对总理及7名内阁部长提出不信任案,理由之一即“政府在柏威夏神庙问题上出卖主权”。面对弹劾指控,沙马据理力争,最终涉险过关。但反对派仍穷追猛打,指控外长诺帕敦“未经议会批准,擅自承认柬申遗举动,涉嫌违宪”,诺被迫于7月10日辞职。反对派“乘胜追击”,于 14日以“叛国罪”指控总理沙马“出卖柏威夏神庙主权”,要求政府集体辞职,泰国内民族情绪上升。17日,沙马指本国反对派利用该问题蓄意制造事端,逼迫政府下台。
柬埔寨也面临相似的内政问题。7月27日举行国会大选,首相洪森致力于争取连任,为此展开宣传攻势。神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民党将功劳归诸洪森领导。泰方示威者和军人进入神庙后,柬民族情绪上升,要求政府在神庙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洪森面临的反对派压力上升。出于选举考虑,洪森很难违背民众呼声。
大环境小气候有利和解
总体来看,泰柬边界争端正在走向缓和。一是两国政治气候逐渐改善。泰、柬两国政府虽然均面临国内民族情绪和反对派的压力,但都认识到和平相处的重要性。泰柬同是东盟成员国,均表示将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争端,已举行两轮双边磋商。二是地区和国际合作机制使对话协商成为可能。东盟国家近年来致力于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增强“共同的身份认同感”。东盟外长会议近期发表声明,呼吁两国保持克制,得到两国积极回应。联合国也表示关注两国边境紧张局势。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协助下,两国应可找到妥善解决纷争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