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室 楼春豪 对印度来说,海湾国家是重要投资来源地、最主要石油供应地和核心伊斯兰国家,"对印度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辛格语) 11月8日至1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出访阿曼和卡塔尔两国,这是辛格就任总理4年来首次访问海湾国家。在目前印度经济受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安全受教派恐怖主义侵扰的大背景下,辛格此行意义非同寻常,目的“一箭三雕”。 一是引海湾资金促增长。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印度经济难逃其害。欧美虚拟经济泡沫破灭,造成大量欧美资本撤离印度,或救援本土,或规避风险,连带引发印度股市重挫、汇市贬值和楼市低迷。欧美实体经济下滑,消费市场萎缩,更是严重冲击印度出口部门。印度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比下降20%以上,其一向引以为豪的软件外包业同样遭遇“寒流”,印度经济陷入下行通道。印度政府将经济政策重点由10月前的“控通胀”转为目前的“促增长”,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增长,但资金流动性匮乏依然制约政策效应,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问题。与欧美自身难保的金融机构相比,海湾国家拥有巨额主权财富基金,手握重金,环视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因此,海湾资本无疑是为印度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的“活水”。对此,辛格直言不讳称,“国际金融危机为海湾国家进军印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次辛格出访的最大成果,就是成立启动资金高达1亿美元的“ 印度-阿曼联合投资基金”,集中投资基建、电信、旅游、公共设施等领域。 二是推“石油外交”保能源。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在软件、生物制药等领域更是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印度一方面是“软件贵族”,另一方面却是“石油乞丐”,石油进口面临高油价、高依存度和高风险的“三高”。目前,印度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高达 70%,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升至90%。不论是与美国签署核协议,还是与非洲举办“印非峰会”,抑或是拉近与中亚和拉美油气资源国的关系,“ 能源”日益成为印度外交的关键词。年初以来,印度通胀率月月攀升,创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通胀率,其背后主要推手就是高油价。目前,印度通胀虽有所缓和,但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暗带高通胀的副作用,如果无法获得稳定、合理价位的石油供应,高通胀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海湾地区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方,占印度石油进口的比例高达70%以上,自然成为其“能源外交”的重中之重。辛格在出访前发表讲话,宣称“希望(与卡塔尔和阿曼)在能源领域形成互惠战略伙伴关系”,印度媒体也纷纷指出,“辛格西进着眼资金和能源”。 三是借机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并反作用内政。印度在国内急需处理好教派冲突问题,国际上也同样面临如何与伊斯兰国家打交道的问题。今年以来,印度教派矛盾引发的恐怖袭击不降反升,成为仅次于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后的第四大恐怖频发国。在许多穆斯林看来,“ 印度教恐怖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同样可恶。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伊斯兰世界具有特殊位置,印度改善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其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甚至缓和国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正因如此,印度积极开展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于2007年成为阿盟的观察员,并借鉴中国经验,全力推动“ 印度-阿盟合作论坛”的成立。另外,由于许多伊斯兰恐怖分子来自海湾国家,印度需要同卡塔尔和阿曼等国加强反恐合作。辛格此行就与两国签署了安全合作协定,同意分享反恐情报。 有理由相信,辛格此次出访阿曼和卡塔尔“一箭三雕”,只是吹响了印度加快“西进海湾”的号角,未来,印度的“西进”力度将日益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