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傅梦孜
.一个超级崛起的大国与现存的超级大国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非同一般.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近来,北京与华盛顿都在举行各种盛大的纪念会、图片展览会、学术研讨会,感怀与纪念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景观的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弹指一挥间,但两国关系的发展既充满欢欣与喜悦,也遭遇坎坷与曲折。 早在1972年2 月,尼克松访华就一度带来“世界波冲击”。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较量的僵持阶段,中美走近意味着两国怒目相向成为过去,而伸出双手则改变了世界。中美建交使得中国实现战略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具有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但是,冷战结束使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再,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一度模糊不清起来。非敌非友,亦敌亦友、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不一而足,1997年7月克林顿访华,两国致力于建立“ 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愿景也只是昙花一现。整个20世纪 90年代,一系列事件,如 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5年李登辉访美、 1996 年台海危机、 1999年“炸馆”事件,加上人权、贸易问题上的争执,使中美关系起伏不定。
历史上,一个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国家的关系总不太好把握。因为当时崛起的大国总不满足于现状,而挑战霸权国家主导的秩序。历史记忆一直影响着美国国内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警惕。小布什政府的上台,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加快发酵,加之中美发生“撞机”事件,中美关系一度急剧下滑。200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访华,两国开始走上摸索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框架。“9·11”则更是改变了美国对威胁的认识,一直在寻找“大块头”威胁的美国,被恐怖主义无情攻击的现实威胁所震撼,反恐成为布什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议程。时年11月,仍处“战时状态”的布什总统访华(参加上海 APEC非正式峰会),中美两国关系重现战略转圜。
一直到今天,在布什任内,一个超级崛起的大国与现存的超级大国之间建立了“建设性合作关系”,使冷战后常常动荡不安的双边关系取得了最为持久稳定的发展,并被置为美国最重要对外关系的地位。2008年初西方扬言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时,布什总统显示了对中国举办百年奥运的坚定支持,表示将出席这场盛会的开幕式,这在美国总统参加非本国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记载(第一次)和中美关系史上将是不可忽视的。布什任内近8年,美中关系持续发展,成为布什政府最大的外交遗产。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有起伏,但总体上这种关系基础日益浓厚,具有活力,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要从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两国关系,但其影响高于两国关系,具有全球意义,因此把握这种关系对两国、对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均十分重要。中美关系应着眼于长远,不应因一时困绕、一事的麻烦而影响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要通过建设性对话寻找解决办法,保持整体关系发展的常性。其次,中美之间仍存在战略互信不够问题,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在自觉融入世界,并未以挑战现存秩序为历史已任,中美两国应寻找共同利益,不以对抗为基本取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照顾相互的重大战略关切,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再次,中美经贸关系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即使在两国关系困难时期也是这样,显然两国人民受惠于此,也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对两国具有重大的利害,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平等协商,加强对话,是取得双赢的重要保障。
中美关系已然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一个相互联系加深的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如气候变暖,环境保护、经济衰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呼唤着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世界的合作。
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网站不久前刊载《致下任美国总统的备忘录:美国对华战略》提出,鉴于中国的地位以及中美共同面对的挑战,美国下任总统应当尽快制定可立竿见影取得成效的对华政策。美国不应只对美中之间的危机做出反应,而错过互相合作的机会。美中虽有分歧,但应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全球能源安全的共同目标基础上,开辟美中关系的新时代。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08年8月 17日播发当选总统奥巴马的讲话:“要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成为美国的全面伙伴。”美国当选副总统拜登2008年5月在国会听证会上讲话认为,“离开中美任何一方都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中美双方形成了空前复杂的利益,两国关系基础已然巩固。 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符合两国与世界的利益,也攸关人类发展的前途,加强两国的合作,当应成为共同的期望与祝福,这也是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之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