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09年2月6日第6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刘军红
提要:金融危机后,欧美企业在全球收缩投资。而日本,不论金融企业还是实体企业都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抄底收购、跨国并购。危大?还是机大?我们可资借鉴。
事实上,金融危机后,不仅日本的金融企业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抄底收购,实体企业也直奔海外展开跨国并购。所不同的是,实体企业瞄准拥有 27亿人口的新兴市场,集中在食品、医药、核能、生物能、太阳能,以及物流、流通等领域展开并购,以确立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锁定中国新兴市场
面对危机,日本企业凭借海外经验,发现新兴市场崛起,正在带来新型的“中产阶级”。其收入水平、消费倾向接近发达国家,对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对此,类似伊藤忠商社、神明米业和朝日啤酒等日本著名企业,纷纷锁定中国等新兴市场,展开跨国经营,力图形成垄断。如,伊藤忠商社不仅与中粮集团签订了粮食共同采购协议,而且去年秋,又对在华食品市场占据最大分额的“顶新集团”出资,构建跨境商业联系,将日本食品引进中国市场,从而构建了跨境食品产业一条龙体制。而一向专营国内市场的日本大米批发商“神明米业”,也开始瞄向北京廊坊开发区,对国内大米加工商出资36%,使用长春稻谷,引进日本大米加工工艺和安全标准,生产与日本同质大米,满足高收入阶层需要。朝日啤酒更是针对中国的“奶粉问题”,专门来到中国,面向高收入阶层,生产“日本标准”奶粉。据报道,其产品为每桶850克装,定价高达300元人民币。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因特网集群,网上商业前景可观。去年底,100家日本零售商和相关厂家联合成立了电子商务联合体,在住友信用卡公司的统筹下,通过与中国银联、中国邮政集团等展开合作,销售日本产品,实现了中日跨境电子商务体系。在网络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日本企业能完成跨境电子商务,关键在于日本企业通过跨国企业合作,解决了两个难题,第一,通过中国银联与住友信用卡合作,解决了网上付款风险难题;第二,利用中国邮政集团的传统邮政网络,实现了订货配送的成本最低。
争夺关键领域技术制高点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升温,跨国节能环保事业及其技术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争夺未来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的关键领域。尤其是,2009年底,联合国关于全球气候框架公约签约国大会(COP15)拟将达成新时期的全球减排公约。在此,谁率先构建了节能环保技术垄断体系,谁就将获得未来的产业竞争领先地位。
对此,日本企业积极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瞄准新兴市场的电力、钢铁及新能源,加紧跨境并购和合作,控制新兴市场产业前沿,主导新时代的国际分工体系。如早在2006年,东芝公司就瞄准新兴市场的核电需求,收购美国核电设备企业“西屋公司”,在能源危机下,又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的国营铀矿山转让10% 的西屋股份,换取了矿山开发经营权,确立了从核燃料到核电设备的一体化垄断体制。
而为了确保国际垄断效果,日本企业的对外并购,常与国内企业并购并行展开。如为了控制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丰田汽车撮合其最大的电池供应商松下电器并购了三洋公司。实际上,松下掌握着太阳能镍电池技术体系,而三洋则拥有最大规模的太阳能锂电池系统,二者合股,无疑将全面控制下一代太阳能动力电池的技术体系,也将为丰田掌控下一代汽车新技术奠定关键的基础。
对中国“走出去”构成新挑战
危机下,日本企业积极展开对外并购与合作,与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认识有密切关系。
在日本,企业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理论非常关注。克鲁格曼的经典思想是,全球化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而其主导者则是跨国垄断企业,所形成的跨国产业内贸易超过了产业间贸易,构成了全球贸易的主渠道。克鲁格曼的思想,为日本企业展开内外一体化并购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危机后,日本企业的内外并购、重组规模之大,频率之高,战略性之强,为以往所罕见。日本企业瞄准新兴市场的并购,必将对未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以及全球产业竞争态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将对中国企业及中国资本的“走出去”战略构成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