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新闻专题>环球论坛>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国际秩序力学的新动向
2009-06-03 17:02:00 作者: 大众网--大众日报

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09-04-04 A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刘军红

    G20伦敦金融峰会闭幕。“首脑宣言”明确主张将动用所有政策手段,确保 2010年底世界经济重归增长轨道,实现2%的增长目标。

    确认相互依存

    虽然伦敦峰会仅有一天半的议程,但会议高效地讨论了三大主题,为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首先,统一思想,协调政策,主张共同克服危机,恢复世界经济。峰会前,美国曾提出希望G20各国积极出动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支出规模能占到GDP的2%。对此,尽管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国因顾及欧元信用,表示谨慎态度,但“首脑宣言”依然强调了财政刺激政策的积极意义,并承诺到2010年底,各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5 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4%。这表明在克服危机问题上,各国重新确认了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次,强化国际援助体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伦敦峰会的最大进步在于一致承诺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支援体制。这无疑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贸易和投资体制,加速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第三,面对世界经济衰退,与会各国异口同声谴责贸易保护主义,呼吁重新启动多哈回合谈判,抵制政策性的货币贬值措施,表现了积极的扼制贸易保护主义姿态。

    矛盾依然存在

    但围绕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仍不能说取得了积极的一致。作为世界经济的血脉,能否保持世界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谓恢复经济、确保发展的核心问题。4个月前的华盛顿峰会就强调,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的滞后,是导致信用泡沫,乃至危机的根源之一,主张强化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在此,堵塞漏洞,消化不良债权,恢复“金融体质”,无疑是克服危机,重振国际金融体制的前提。峰会前,美国在对金融机构追加公共资金问题上,依然迟疑不决。尤其是,面对巨额不良债权导致的实体企业濒临倒闭,政府并没有设立“产业再生”机制,积极促进实体企业破产重组,仍坚持苟延残喘的政策,大施保护措施,使毒瘤仍在实体经济领域蔓延。欧洲方面,面对中东欧的金融混乱形势,欧元区各国至今坚拒出手援助,恐将给整个欧洲埋下银行系统危机的隐患。

    尤其是关于国际金融监管问题,日美欧均着眼国际货币体制,维护战略优势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会议难以形成高度统一的意见。如关于强化国际金融监管问题,德法一道积极推进监管体制改革,主张强化IMF的实质监管权,甚至欲严格管控“金融避税区”。对此,美国一方面主张实行“对冲基金”登记制,强化监督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但反对“妨碍市场自由和效率的管制”。作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金融避税区利用国,日本则暧昧地主张发挥“金融精英”作用,改组“国际金融稳定论坛”(增设日本席位),强化“自律性监管体制”。

    而面对美国超宽松的金融政策可能导致美元贬值的趋势,欧洲央行也积极放松银根,在连续2个月下调利率的基础上,在峰会召开的当天,再一次下调政策指导利率0.25个百分点,藉以维护“规律的财政政策”底线,确保欧元的市场信用,避免美国政策性地追杀欧元。

    国际秩序力学新动向

    金融危机后,G7 财长会议的凝聚力下降,其原有的协调发达国家政策的功能退化,相反,包括新兴国的G20峰会上升为全球克服危机,恢复世界经济,主导国际秩序的主要舞台。新兴国群雄并起,预示着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下降,国际秩序的力学关系表现了变动的征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峰会上,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提出的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的主张,不得不受到与会各国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对IMF的出资承诺,以及扼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使峰会形成了克服危机,共同恢复世界经济的正义氛围。正义如流,新兴国发言权和存在感的增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推动国际秩序走向公正、合理方向。

编辑: 陈宏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