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09-05-06 A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室 楼春豪
5月4日,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以“总统恢复尼军总参谋长卡特瓦尔职务违宪”为由,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标志尼泊尔政局进入新一轮动荡期。
此次危机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持续半月的“解职风波”。 4月20日,尼泊尔政府通知卡特瓦尔,要求他就三个问题给出满意解释:违反和平协定强行征兵;不顾政府决定,擅自允许8名退役准将复职;抵制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如果无法给出满意答复,政府将解除其职务。此后,各股势力围绕“解职风波”加剧博弈,并最终导致普拉昌达辞职。
普拉昌达是个传奇人物。 2006年,在经过十年战争后,他率领尼联共(毛主义)加入主流政治,由革命家变成政治家。在经过两年的政治博弈后,他于 2008年一跃登上总理宝座,成为新生共和国的首任总理。但是,面临国内外的巨大政治困境,他在执政8个月后又宣布辞职。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传奇人物,究竟是不堪重压、黯然退去?还是会以退为进、卷土重来?如果对尼泊尔当前政局的几大特征予以把握,或许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政治博弈是常态
自2006年启动和平进程以来,尼泊尔政局就从未平静过。尤其是 2008年以来,尼泊尔政局风云变幻:沙阿王朝寿终正寝,传统政党江河日下,尼联共(毛主义)意外崛起,地方自治势力悄然抬头,尼军日益被政治化炒作。
究其根源,是尼泊尔在实现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转变的过程中,在实现由国内冲突转为和平进程的过程中,摧毁了原来的政治力量格局,打破了旧有的利益分配模式,却又未能建立有效的政府机构、足够强大的政治力量,来解决和平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尼泊尔政局短期难以平息,各派力量博弈仍会持续,而普拉昌达的辞职只是其中一种博弈结果,并非最终博弈结果。
尼联共(毛主义)不可小觑
制宪会议选举后,尼泊尔主要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分化组合,呈现四派力量共存的政治格局。这四派力量是指尼联共(毛主义)代表的新生左翼政党、尼泊尔大会党和尼共(联合马列)为首的老牌政党、马迪西政党为主的地方民族自治力量,及日益被政治化炒做的尼军。
在各股势力中,尼联共(毛主义)的综合实力最强。尼联共(毛主义)是制宪会议第一大党,共 238席,占总议席数的比例近 40%,超过尼大党和尼共(联合马列)之和;拥有政治动员能力极强的共青团,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牢牢掌握近 2万名人民解放军的领导权,是唯一拥有自己武装的政党。上述优势都是其他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不论是执政还是在野,尼联共(毛主义)无疑是尼泊尔最关键的政治力量之一。
印度不敢贸然开罪
尼泊尔地缘战略重要,许多外部势力角逐于此,尤以印度对尼泊尔的影响为甚,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无法比拟的”。在此次政治危机中,印度非常活跃。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驻尼泊尔大使苏德甚至曾威胁普拉昌达,“如果执意单方面解除卡特瓦尔的总参谋长职务,尼联共(毛主义)政府将在几天内被推翻”。
但是,印度对尼联共(毛主义)态度复杂。一方面,印度可能在意识形态上更容易接受其他政党上台,另一方面,印度无法回避尼联共(毛主义)的强大实力和民意基础。在政局多边的尼泊尔,印度绝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总之,当前尼泊尔呈现各派力量竞相博弈、各种矛盾犬牙交错的政治生态。力量相对强势的尼联共(毛主义)与其他党派及军队间的矛盾不断,是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漩涡焦点,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次普拉昌达辞职,并不代表其彻底退出政坛,也不意味着其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失败了。或许,在经过这场大洗牌后,普拉昌达将会以更加强势的姿态重新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