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2009-05-14 A7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 刘军红
11日到 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日,与麻生签署了一揽子政府间协定和企业合同,特别是达成了“日俄原子能合作协定”等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条约性文件,为俄东向突围,摆脱危机,挺进亚太,打开了战略通道;日本则顺势摘取了远东石油等资源开采权益,并夺得了核燃料稳定采购权,为其构建“相对的资源大国”,发挥地区影响力,赢得了战略机遇。
俄罗斯:双重危机下的突围
访日前,普京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共同社和NHK 联合采访时,毫不掩饰地强调“经济优先”原则,主张“经济合作成果”是发展日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提,并将日本置于“尖端技术交流上的重要伙伴”位置。其核心目的就是要在远东地区强化日俄经济合作,“做实远东”,东向突围,摆脱危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亚太大国地位。
2000年到2008年初,普京当政,时值全球资源价格上涨周期,石油收益伴随外来投资如潮如涌,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 7% 。尤其是,普京执政后期,推出“大卢布计划”,推动金融国际化,俄罗斯一度被发达国家视为最具投资前景的“金砖四国”之一。一时间,欧美投资涌入,股市、汇市高企,俄罗斯成为全球财富聚集地。
但去年的金融危机与国际油价暴跌相伴袭来,俄经济受到双重打击,股市暴跌近80% ,卢布贬值近40% ,外汇储备缩水,企业债台高筑,经济增长陷入困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09年俄经济将出现6% 的负增长。而当初普京制定的摆脱依赖资源、发展综合产业的经济战略,被石油红利淹没,俄产业结构未能完善,民族生产力并未得到真实蓄积。相反,服务业因巨额财富助推,率先发展,奢侈消费、消耗型消费成风,俄经济反而形成了扭曲的债务增长结构。尤其是,在“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下,普京大搞油气资源国有化,并制定了相当于高出口关税的“油价稳定基金”制度,石油收益无法转化为企业战略投资,企业被迫对外举债扩张生产,结果又酿成了依赖外债型产业结构。面对危机,这种双重的债务结构,导致俄罗斯无力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国际投资者甚至主张将俄罗斯从“金砖四国”中除名。
而另一方面,危机后,美、欧、俄战略矛盾上升,战略利益相撞,依仗欧美投资,挽救俄罗斯经济困难增加。普京急于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在远东强化日俄经济技术合作,完善创新体制,改善经济增长结构,走东向突围新道路。
为此,普京访日前,事先预备了近200 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准备与日本达成一揽子政府间协定、企业间战略合作合同,合作领域涵盖能源、木材、汽车、电信、环保等各战略领域。特别是针对日本对远东油气资源、浓缩铀燃料资源的渴望,普京胸有成竹地备好了“ 东西比利亚二号矿区”油气资源共同开采项目,以及日俄原子能合作项目,吸引日本投资,强化战略合作。
日本:获取能源丰厚之礼
对日本而言,普京造访,无疑带来了丰厚的礼物。竞争远东油气资源,获取俄罗斯丰富的核燃料,是日本的长期战略夙愿。而麻生近期发表的新经济增长战略,又将“打造世界级资源大国”,确立为提振日本政治影响力的核心支柱,可谓二者不谋而合。
实际上,日本政府直属的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已经与俄罗斯达成了东西伯利亚一号矿区的共同开采合同,拟于今年5月底进行试开采。此次,日俄达成新的共同开采协定,进一步将二号矿区开采权益转让给日本,总面积达 8100平方公里,预计年产能将达数亿桶,由此,将使日本企业获得参与“太平洋输油管道”建设条件。而今年2 月,麻生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萨哈林签署协定,获得了萨哈林天然气垄断进口权。两个项目结合,无疑将使日本成为事实上的东北亚地区“油气资源供给国”。
在核电技术合作方面,俄罗斯既是世界上少有的铀大国,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铀浓缩技术大国。“日俄原子能合作协定”不仅承诺对日稳定供给铀燃料,而且承诺日俄共建浓缩铀储备机制,从而使日本获得了稳定的核燃料供给权。实际上,自从东芝公司收购了美国的核电设备企业西屋公司后,富士重工、日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等核电企业加快了与欧美核电事业合作,初步占据了全球核电版图一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日本通过与美、法、澳、加、韩、哈萨克等签订原子能合作协定,已从核电设备的设计、生产,到核燃料的开发、处理、供应等各个领域,掌握核电事业主动权,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迄今,日本进口铀燃料的15% 来源于俄罗斯,日俄原子能合作展开后,预计该比例将达 25%。而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上升为时代的主题,日俄“原子能合作协定”,无疑为日本主导新一代能源产业奠定不可多得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