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19日讯 济南市已确定了“公交优先”发展规划,对于快速膨胀的私家车,却没有明确的控制规划,结果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占据了道路,公交车想快也快不了。
来自济南市交警部门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济南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其中私家车总量已达到17.3万多辆,而公交车仅有3700多辆;目前,济南市每天的新车挂牌数平均在300辆左右,其中私家车增长最快,占每天新车挂牌数的近八成。
从2004年到2006年,省城机动车数量以每年平均23%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6%,城市道路的修建和扩容速度无法与车辆增长速度相匹配,山东大学控制学院一专家向记者表示,“如果一味修路而不控制车辆增速,可能出现路修到哪儿堵到哪儿的尴尬,公交优先可能要落空。”
据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预测,如果不采取限制措施,到2020年济南市机动车将达到200万辆,采取相关措施则能控制在140万辆。
那究竟采取何种控制措施?济南市公交总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介绍,现在国际上有三种有效的模式:一是伦敦模式,即收取“道路拥堵费”,限制小汽车驶入城市中心区。二是新加坡模式,即通过征收汽车牌照登记税、机动车牌照公开拍卖等措施,增加购车成本,限制城市私家车总量。三是北京模式,即停车位收费。个别地区的停车位一个小时收费50元,包月6000元,重收费限制了人们用车。
从各地的实践看,上海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机动车牌投标拍卖制度,仅此一项上海市的机动车数量就减少了120余万辆的投放。前不久,北京市为进行“好运北京”环境交通保障综合测试,对机动车实行了为期四天的“单双号”限行措施,大约130万辆机动车停驶,缓解交通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