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农业大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目标在党代会上提出后,立即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热议的话题。农民怎样增收富裕,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月25日,记者分别连线部分农民和党代表,记录下他们的“高招”和期盼。 “报告里说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着力点。”没等记者在电话里说完来意,快言快语的“寿光桃王”刘成德就自己讲开了。刚与天津一家农场签订了售苗协议,老刘挺高兴,他告诉记者,仅今年菜博会期间就预订出桃苗近40万株,毛收入近200万元。“都是看中了我这个‘一边倒’的桃苗。我觉得增收的出路还得靠科技。”刘成德说,为了这个亩产万斤的“一边倒”,他没日没夜地在大棚里“窝”了9年。硬是靠着这股“痴”劲,只上过初中的刘成德改变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植物生长规律,头年栽桃次年就可卖果。现在老刘成了名人,菜博会的三号展厅专门为他的“一边倒”桃树开辟了展示区,不用老刘掏腰包,去年栽了60棵,今年栽了45棵,成为展厅一景。 刘成德致富靠技术创新,聊城市东昌府区姜堤村则靠创新发展模式走上了“康庄道”。7年前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现在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这缘于“当家人”李士恩大胆决策,利用地处城郊和种植果树较多的特点,投资建成了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民俗游乐园。村民变股东,当年全村旅游收入就达到200多万元。现在姜堤乐园已成为聊城旅游的一大亮点,今年前5个月,就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 沾化是山东省最后一个整体脱贫的县,县委书记蔡国华代表对富民的意义有着特殊的体会。沾化县多盐碱地,工业基础也差,老百姓手里没钱。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冬枣产业发展壮大了,去年达到50万亩,枣农人均毛收入近4000元。脑子活的枣农跳出冬枣做冬枣的文章,搞贩运的,做包装箱的,进行枣汁、脆枣等深加工的,很多发了财,目前沾化已占据全国枣制品终端市场70%的份额。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莒南县委书记丁善余代表认为,建设新农村,实现富民强县,必须依托产业优势,走科学发展的路子。花生种植加工是莒南的优势产业之一,变产业优势为富民优势,延长壮大产业链条,全县发展花生深加工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名,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花生总产已达10多万吨,年加工销售花生30万吨,总销售收入7.2亿元,实现了花生单产、加工能力、出口创汇三个全国第一。以推进“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市场国际化”为目标,莒南做强“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已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