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美”显魅力
2006年,新一届沂南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敏锐地认识到:搞好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是提升沂南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是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全县发展的需要;大力打造“新特美”县城,使县城环境面貌实现大的改观,是一项首要的任务。
目标一旦确定就立即执行。很快,一项项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个个大手笔旧城改造项目相继开展,一个个同比增长数字的跳动展示了这个县城最新的变化:建设绿地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0%;硬化道路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安装沿石5万米,同比增长300%;安装路灯630多基、1200余盏,同比增长200%;完成拆迁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铺装人行道板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0%;完成粉刷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同时,新铺设雨水管网1.5万米;新铺设供水管道3300米;新铺设弱电管网5600米……
2007年,沂南城市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年内将投资3.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000余万元,进一步加快道路、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弱电管网和绿化、亮化的综合配套建设。同时,启动了府前商住休闲中心建设、澳柯玛大道中段综合改造、朝阳路综合改造、阳都温泉景区建设等“十大城建工程”,确保县城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会有明显改观。在投资3000余万元对朝阳路等6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的同时,在城区内又开展了“拆墙透绿”活动,拆除沿街实体墙和透景墙,完善庭院绿化栽植,提升绿化档次,增加通透感和美感,新建、改建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使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对市容市貌、户外广告、乱停乱放、违法违规建设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县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在县城城建中进一步凸显汉文化特色,寓文化于城市建设之中,坚持文化立城,做好“汉文章”,使县城规模水平和文化品位全面提升。该县在诸葛亮文化生态旅游区内规划并启动了汉园、汉街、汉居、汉城、汉博院等“五汉”建设。“五汉”紧密相连,构成八大景点,成为集文化、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汉式建筑群落,同时也是功能齐全、魅力十足的人居环境和旅游胜地。目前,汉街南北入口双阙、斗拱工程,绿化,沿石、人行道板铺装,排水,路灯、弱电管线入地、广告牌匾整治等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孔明文化旅游区内八卦迷宫、诸葛草庐等景点建设全面铺开,诸葛宗祠也在装饰中,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巨大对外影响力的标志性区域初步形成,为第二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市建设实施“阳光操作”
为保证城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打造精品工程,构建秀美城市,该县确定所有工程必须“阳光操作”,所有项目全都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和监理单位。确保城市建设多出精品,少留败笔和遗憾。去年各项重点建设项目,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市政道路、绿化、亮化、雨水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凡是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都进行了招投标。投资800万元的历山路罩面工程、投资600万元的历山路管网改造工程、投资200余万元的澳柯玛大道绿化等多项工程均通过投标方式对外发标,有10余家县外高资质的施工和监理企业中标。在招标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及纪检、财政、公证、建设等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保证了招标结果的公正、公平。同时,县委、县政府对所有规划项目实施“阳光规划”,通过召开各种汇报会、设立公示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广泛征求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重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条条大道通沂南
在加快道路交通建设中,沂南县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原则,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采取民办公助,以工代赈和向上级争取资金及贷款修路等措施,加快公路建设步伐。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达6.8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公路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仅2004年以来就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开工建设大中桥梁67座;改造老油路80公里;伴随着高界公路沂南段22公里全线建成通车,全县所有列养的县乡公路彻底告别了“土路”。到2006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700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改造1300公里,全县17个乡镇实现了通柏油路,600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客车的“双通”目标。
目前,以县城为中心,以胶新铁路为主动脉,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道路相连接,农村公路联网,“两高一铁、六纵六横”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 王举峰 刘春录 杨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