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十六届五中全会 > 关注十一五

中国未来五年规划倾向有利于穷人收入的增长

2006-08-31 10:59:46 SRC-132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范迎春 钱荣 裘立华

  中共中央委员会将于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说,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说:“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弥合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一段时期是社会矛盾易激化、易出现反复的时期。

  汤敏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应该努力规避风险,避免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借鉴。

  他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将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人士说,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激励机制造成了国民的收入不均,然而,政府的政策偏向以及政府缺乏政策则加剧了收入的不均程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预测说,“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

  他说:“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从1953年开始,苏联式的“五年计划”总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8%。

  200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确定的GDP总量12.5万亿元和人均GDP9400元的目标。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特别是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时为2.5倍,到2003年时扩大至3.23倍,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各种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实际的收入差距则约达5倍。

  他说:“中国已从收入比较平等的国家,迅速成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

  城乡差距不仅使众多的农业人口沦为贫困群体,同时也使城镇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十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8.6%,但在工业领域,高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步伐却十分缓慢,就业增长率仅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

  观察家们说,在中国的城镇和农村,已同时出现“穷人”阶层。

  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可能危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中国各类社会案件数量急速上升,诉讼金额占GDP的7%左右。

  1986年以来,中国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0%。

  针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在“十五”后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面对数百名中外记者,还曾援引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注脚解读。胡鞍钢说:“这将是十一五规划的基本理念之一。”(完)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