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十六届五中全会 > 贯彻落实

清明新风拂面来

2006-08-31 10:59:42
  □本报记者 齐淮东 吴宝书 于晓波 
——城阳科学发展的实践·政治篇
 
  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提起城阳,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这些物化的概念。
  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更为城阳清明的政治风气所感染。不断进步的政治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衙门”建在公园里
  到区机关办事,无论是区委、区政府,还是各区直单位,都不必劳“门房”通报、登记,因为从2004年起,城阳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围墙都拆了。这让很多看惯了“衙门”藏在深宅大院的外地人颇感惊奇,而当地人已习以为常。
  10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在区委、区政府办公区,绿树林立,青草上挂着露珠,一对老人悠闲地在草坪间的小径上散步,好像漫步公园中。他们是附近小区的居民,就近来此晨练。问到他们的感受,郭姓老者说:“拆墙透绿,让绿与民,好啊!更重要的是,‘大院’没了围墙,干部离老百姓更近了。”
  在城阳转转,所有办公楼都掩映在绿树花丛中,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记者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字眼儿:和谐。
  和谐的是环境,更是干群关系,公开、民主是其根基。在城阳村,每次党委会召开前一周,会议议程就通报到户征求意见,每年年底村“两委”把全年的会议文件汇总成册,发放到家家户户。政务公开,群众少了猜忌,多了信任,这个人口近万、年可支配财力过亿元的大村,连年被评为省模范村委会、市文明村庄标兵。在小寨子村,“村民自治改造”的创举激发起全村人参与旧村改造的热情,拆迁方案通过率100%。
  和谐赖于沟通互动。城阳有个“全民大教育”活动,区级领导、区直单位、区宣讲队、街道宣讲队四支队伍分赴各自联系社区(村),围绕当前重要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讲,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网络,建立起新形势下干群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
  “村官”受训到国外
  今年4月,城阳区组织了200多名社区(村)干部到韩国,接受了现代经济、管理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此前,他们中的一部分还被派到德国学习。
  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做有必要吗?”城阳人的回答是:建设一支好的队伍,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他们还在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上下功夫,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政治文明的核心特质在于先进制度,而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政治主体文明素质的提高。“半月一讲”是城阳区的一个名家讲座,每半个月都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来讲课解惑,一开始还有干部请假,后来因为“半月一讲”讲的都是工作中需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难题,大家受益匪浅,很快就都准时到场,而且“编外学员”越来越多。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了构筑起能够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人才高地,城阳区建起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责任制,先后从外地引进高层次人才21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30多名。青岛变压器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严格推荐和专家评审,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山东省获批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到城阳创业,促进城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搭建了新的平台。
  件件“小事”连民心
  每到樱桃收获时节,城阳区的机关干部们就纷纷携亲带友,兴致盎然地赶到山区采摘樱桃。
  这不是下乡支农,也不是农业旅游,但区委、区政府的一个活动,巧妙地将这两个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让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这个区实施“万棵樱桃连民心”活动,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职工、个人的捐资,四年内认购山区果农樱桃树一万棵以上,解决了山区果品的销售难题,增加了果农收入。
  和GDP、财政收入相比,老百姓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富不富裕、安不安定,困难有没有人解决……“群众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群众应该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在工作中,城阳区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
  为让农民老来无忧、老有所养,城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制度,全区适龄农民都参加了这项保险;为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使全区34万农民有了健康保障;为让弱村强起来,实施“三帮一工程”,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区28个弱村在区直部门、强村、强企三方面的帮助下,村级年可支配财力均达到50万元以上;为让困难户富起来,实施“千户扶贫济困工程”,用四年时间,使全区100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为让残疾人居有其所、病有所医,实施“安居、康复工程”,在四年时间里,每年使百户以上生活和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住房达到坚固、宽敞、明亮,每年免费为百例以上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就业是民生之本。城阳区通过建立起区、街、村三级长效培训投入机制,引外资造岗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盘活企业增岗位,发展三产辟岗位,大力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使全区农民不断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成功转移到二、三产业。去年,全区投资500余万元,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别达到7500人和4500人以上,进一步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