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报与中共临沂市委联合举办“寻访沂蒙红嫂”系列报道活动。循着历史的足迹和现实的线索,我们将追寻沂蒙红嫂们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寻访背景: 明德英(1911-1995),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人。 1942年底,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年仅13岁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负伤后,被马牧池乡横河村的哑女明德英发现。在庄新民昏迷不醒时,明德英用乳汁将其救活。鬼子来搜村时,明德英与丈夫李开田把庄新民当作自己的儿子躲过一难。 几十年来,庄新民一家一直与明德英家保持着密切联系。庄新民的两个儿子庄举华与庄键,从上海轮流来沂南看望。1995年明德英去世后,他们每年清明都前来扫墓。 5月19日,曾被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活的老八路庄新民的长子庄举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58岁的庄举华现在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工作。提起奶奶明德英,他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心里话。他说:“2003年初,上海市委老领导、百岁老人夏征农与我谈起明德英的事迹后,写下‘沂蒙深情代代相传’的题词。在我心里,我父亲的‘明妈妈’已经真正成为了我和弟弟的‘明奶奶’,我为有这么一个沂蒙好奶奶感到自豪。” 庄举华的“明奶奶”与他父亲庄新民的故事,始于60多年前。1942年底,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驻扎在横河村一带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军医处一所香炉石分所人员被冲散,年仅13岁的八路军战士庄新民负伤后,被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的哑女明德英发现并掩藏。庄新民昏迷不醒,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挤出自己的乳汁,一勺一勺喂到他嘴里,当鬼子再搜村时,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拉着庄新民的手,小声告诉他:“孩子,不要怕,鬼子要问,就说是我的儿子。”当时瘦弱矮小的庄新民穿一件破棉袄,鬼子看他不大像是八路,上下打量了许久只好作罢。庄新民在明德英家看到有点好吃的都给他吃了,弟妹们只能吃糠咽菜,数次提出要去找部队,明德英夫妇给他缝补好衣服和鞋子,准备了几块熟地瓜,含着泪水依依不舍将他送到村头。 在战争年代,庄新民没有机会去看望救护他的“爹娘”,但看望双亲的念头始终埋在心里。1955年,在沂南县邮局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周折终于找到了两位老人。这时他才知道,他的沂蒙老爹叫李开田,大娘叫明德英。经过通信联系,1956年春节后,他将“老爹”请到上海住了半个月,使庄新民有机会重叙救命养育之恩,他爱人每天下班总是带来好吃的,忙前忙后孝敬老人。自这次团聚后,庄新民一直与明德英家保持着密切联系,逢年过节就给寄点食品或衣服等孝敬老人,老人也常给他寄点沂蒙土特产品。 1985年春天,庄新民重新踏上了沂蒙土地,此时李开田老人已经过世,聋哑的明德英大娘也已老态龙钟。因明德英家时常来人看望,庄新民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家人给她做手势说明,她也没什么反应。情急中,家人拿出上海产的“大白兔”糖,又指指庄新民,老人家蓦然明白过来,两行热泪滚滚而下。她一把将庄新民拉到怀里,还轻轻打了他几巴掌。年过半百的庄新民像孩子一样抱着明德英痛哭流涕。突然,明德英松开双手,转身在一个低矮的厨具内摸索出两个苹果,用衣襟擦了又擦,硬往庄新民嘴里塞,庄新民噙着眼泪将苹果吃了下去。 庄举华告诉记者:“我父亲庄新民自1985年那次来过沂蒙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看望奶奶,便嘱托我和弟弟庄键每年轮流来看望老人,并且每年定时给老人寄钱和生活用品,从没有间断过。俺兄弟俩每次来看望奶奶时,从不住酒店、宾馆,都是搭地铺睡在“明奶奶”身旁,晚上给她洗脚,清早给她梳头。” 1995年,85岁的明德英老人去世,庄氏兄弟代表父亲专程前来为老人送终。此后每年清明,他们都要来到奶奶坟前祭祀。庄举华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日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告诉他,曾收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英语播发的关于红嫂明德英的动人事迹,“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你的奶奶啊!”——庄举华当时心里格外激动,自己的“明奶奶”英名传向了全世界!
明德英生前经常对人打手势示意:她有个儿子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