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新华视点”记者丛峰、孟华、王丽)如何破解教育不公平难题?正在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纷纷结合各地成功实践,为此献计献策。
第一招:赶“群羊”不赶“头羊”(专刹“择校风”)。
安徽团代表胡平平: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坚持用“赶群羊”的方法发展城市教育,不鼓励“领头羊”,专帮助落后的“羊”赶上羊群,让所有学校一个都不落后。除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外,铜陵市把许多好校长、好老师都派到了弱校。对学校的年终考核也不评等排名,只调查各校存在的不足,再帮他们弥补。对铜陵市民而言,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第二招:学校一加一搞“捆绑”(破解城乡“倒挂”)。
四川团代表李春城:成都市武侯区摸索出一种“捆绑式”教育,让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一加一”地结对子,并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联体考核评估”的办法,把两个学校的荣辱“绑”在一起。由于“考”的是两所学校共同成绩,城市学校不得不想方设法带动农村学校发展,把自己拥有的资金、师资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开闸放水”。据武侯区统计,实施“捆绑”仅一年,农村学校获得的资金投入即相当于此前5年。
第三招:给教育一个“硬”杠杆(平衡区域“级差”)。
天津团代表庄公惠:一些地方曾做出硬性规定,在农村任职的教师可提前晋升职称,或者优先提拨;优质高中不得兼办初中学校等,效果不错。这种办法可延伸到破解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教育公平问题,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刚性”调节资源配置,如正在修改的义务教育法,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越贫困的地方,中央财政承担的越多;越落后的地方,升职提薪的机会越多。而且谁都得照章办事,不办受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