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顾争艳 季明 徐宜军)在此间举行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强调要形成支持推进改革的共识,支持改革攻坚,要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功成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改革不仅是在传统领域继续深化改革,而且是在前20多年改革成果基础上的再改革,追求理性改革。
6日下午,胡锦涛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在温家宝总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83次,令人关注的是,报告中提及“体制”的29处,无一不与“改革”相关。《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指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最近,海内外不少媒体发表文章关注中国的改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说,改革的必要性不仅在于这20多年经济有了多快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多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最基本的体制框架,使得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主流。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新华社的评论说:为什么大多数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反而感到上学难了、看病难了、买房难了?在质疑和争论中,中国改革走到一个重要的关口,面临着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条是坚持改革,结果要继续伴随着社会的“ 阵痛”;另一条是停止改革,结果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的公共服务差距更加扩大。
“显而易见的是,人民群众不会愿意再回到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匮乏、社会经济丧失活力的计划体制年代。改革实践告诉人们,所有变化,都靠改革催生;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联。”这篇评论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对记者说:“要解决深层次问题,改革必须在广度、深度、连续性上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陈德铭赞成推进改革。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除了增加投入,根本是要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改革目前投融资和配置资源的方法,让市场的基础作用更好地发挥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就是要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更多人搭上经济增长的列车。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对新华社记者说,广东今天取得的成绩正是深受改革之益,它的产业调整基本完成,有好的体制机制,在那里工作是“长袖善舞”,而山西还比较落后,要“闻鸡起舞”,要加大改革力度,励精图治,埋头干上三五年。于幼军曾任深圳市市长。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代表指出,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要用更广阔的视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推进基层民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
不少代表、委员提到要以创新的思维推动改革。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代表说:“要把国家创新体系、国防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人们还关注改革的过程和目标。李成言说,当前,要谨防有人借改革之名,侵害民众利益。改革要统筹兼顾,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体现社会公正。来自河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季允石说:“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推进改革也得到了解放军代表的支持。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梁光烈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坚决维护和支持国家改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