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季明 樊孟娜 孟华)面对着6台摄像机——其中5台属于境外媒体,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在刚开始发言时看上去有些紧张,但她很快镇定了下来。
9日下午,她作为台湾代表团的一名代表,来到人民大会堂参与团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这次审议允许境内外媒体旁听和采访,会场上前来听会的记者人数至少3倍于代表团的13名成员;原本为记者安排的三排座位挤得满满当当,来晚的记者只能坐到工作人员席上。陈云英针对大陆已出台的许多惠及台胞的政策、法规,建议起草一部整体性的“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实施纲要”。“刚开始发言时确实有些紧张,但慢慢我就进入了状态,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在为常住大陆的100多万台胞代言。”她说。
这天下午面对着众多境内外媒体的镜头、闪光灯、话筒和录音笔,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还有天津团的44名代表。
至此,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代表团,除新疆外都已向中外媒体开放过团组审议会场,持各类记者证的所有人都获得“零距离”观察中国最高立法机关权力运作过程的机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向媒体开放人大团组活动并非创举,但今年却是代表团全体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对媒体开放力度最大的一年。到9日为止,已经有30多个代表团至少向媒体开放了一次。这位负责人说,这是为了让中国民众和海外人士更清楚地看到人大代表怎么开展工作,实现代表与民众的更好沟通;也是为了使社会各界对人大工作进行更好的监督,促进代表素质的提高。事实上,不仅团组讨论对媒体开放,9日这天,吴邦国委员长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第一次实行了电视和广播直播。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公惠代表认为,媒体的到场正在悄然改变人大代表审议报告的会风。他说,以前有一些代表发言常常是“先颂扬、再表功、最后要政策”的三段式,现在发言中的废话、空话和套话少多了,“谁敢让别人看到自己就是这样履行代表职责的呀。”为了提高代表发言的效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与国际接轨”:他准备了一支铅笔,每当代表发言到7分钟时就会拿笔轻击茶杯,提醒发言人只剩一分钟的时间了。
如此大规模的团组活动开放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只派出少数记者参加两会报道的媒体就只能抱怨记者实在分身乏术。第一次旁听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台湾《经济日报》记者林妙容说:“原以为向媒体开放的代表讨论会经过特意安排,但代表们讨论问题的深度和尖锐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面对镜头,上海代表团的瞿钧代表说出了自己对“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教育投入要占GDP4%”这一目标的忧虑,“这意味着教育投入要从去年的不到4000亿元,在5年内增长到1万亿元,难度可想而知。”
医生出身的天津代表团赵克正代表则对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发表了尖锐意见。他说:“上不上电视都不会影响我批评的火候,该说什么还是说什么,该谈的问题还是得谈。”
庄公惠代表说,在中国,一位人大代表平均代表着数十万民众。作为代表民意的人大代表,发言应该实事求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时也应直抒己见,“我不在乎有多少记者在场,因为我要做的就是履行职责、讲实话。”已是第三次参加中国两会报道的路透社记者白宾说,今年人大的团组开放活动让他印象深刻。每次会议后,白宾都会找些人大代表提出“敏感”问题,“他们不会说‘不’。”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团组开放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们向媒体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履职的,使百姓更容易了解代表的工作,也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代表工作的监督,“整个开放过程,促进了代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