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媒体评论

学校身份“官民不分”谁受益

2006-08-31 10:49:39 SRC-3694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研、李舒

    在今年两会上,教育不公平、学校乱收费问题引起了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其中一些城市盛行的“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学形式受到质疑。

    上学难、上学贵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一大社会问题,有关部门总结出的原因之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是实情,问题是如何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地方借鉴企业改革的办法,把部分公立学校推向市场,让民间力量参与或者干脆交给个人包办,只留个“公有”的名分,认为这样做会给教学质量带来快速变化。

    对于办学方式的这种改革,老百姓一开始是寄予厚望的,但几年下来,不仅没有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没有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反而发现收取“择校费”的学校越来越多、收费越来越高。学校身份“官民不分”现象愈演愈烈,在挤压民办学校生存空间、侵占公共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优质教育资源首先不是表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场地等硬件上,而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寄望于民间力量的参与短时间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只会产生两种结果,或者摊薄现有的优秀师资,或者使有限的优秀师资向少数学校集中,加剧学校强弱分化。“公有民办”学校不断提前招生时间以抢夺优秀生源,也给学校两极分化火上浇油。

    其实,学校公办还是民办,对老百姓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受教育的权利能否保证、机会是否平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民间力量参与办学或者其它形式的改革,都应当以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平等为目标,任何违背群众利益的做法都应当纠正。(完)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