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连英俊认为,有关部门应降低开办社区诊所的门槛,让更多散落民间的正规医生为群众看病
连英俊委员将在全国两会上为社区诊所鼓与呼。
新华网重庆频道讯 据重庆晨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重庆市工委主委连英俊的本业并非医疗卫生,但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连英俊将提出一个医疗问题:“黑诊所”关门之后,谁在社区为居民看病?
群众为何为黑诊所求情
今年1月9日,市政协办公厅主办的内部刊物《社情民意》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应对群众为“黑诊所”求情进行反思》的文章,文章谈到,2005年打击取缔“黑诊所”的行动中,许多群众为被查封的“黑诊所”求情,对医政部门的执法行为表示反感,甚至阻挠。
这篇文章引起了连英俊的深思。所谓“黑诊所”,就是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医师未取得执业医师证、从业护士未取得执业护士证的诊所。这样的诊所,自然不安全,这道理谁都懂,那么,群众为何要替“黑诊所”求情?
“群众为‘黑诊所’求情,是由于看病难、看病贵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连英俊说,在老百姓的眼里,诊所黑不黑,评价标准很简单,就医方便,用较少的钱能治好病就是好诊所、好医生,至于行医手续完善与否,他们并不关心。
应扶持正规医生进社区
通过调查,连英俊了解到,许多黑诊所的医生、护士,是从破产的大企业职工医院出来的,他们是有职称、有资质的正规医生,然而,由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办理门槛高,关口重重,他们开的诊所难以拥有合法资质。
连英俊说,这些医生很难再进入大医院,如果不让他们开诊所看病,对医疗资源是一种浪费。“对医疗市场进行规范很必要,但对于离开‘黑诊所’的‘白大夫’,政府应当扶持。”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降低开办社区诊所的门槛,让更多散落民间的正规医生,能够走进社区,为群众看病。”连英俊说,在全国两会上,他将为此大声疾呼。 (记者谢夷)
记者调查
“黑诊所”也有“白大夫”
从南岸罗家坝片区的调查情况看,既要坚决打击“黑诊所”,又需更多合法小诊所才能解决看病难
不具备行医资质的“黑诊所”乱劈柴医死人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按理说,对取缔“黑诊所”,群众应拍手称快才是,为何竟会为其求情?带着这个问题,昨日,记者走进“黑诊所”曾一度盛行的南岸罗家坝片区。
看病图方便
药太苦,不管吴婆婆怎么劝,孙子就是不吃。按理说,孩子烧到这个程度,早该带去医院打针,但吴婆婆还是按兵不动。“先吃点退烧药看看再说。”吴婆婆说。
要讲看病,和很多地方相比,位于南岸四公里和上新街之间的罗家坝还算方便的。十分钟车程之内,有二院、五院、南岸区人民医院等三家大医院。不过,罗家坝的街巷很深,就像吴婆婆住的地方,走到车站要20多分钟,雨后泥泞的道路对老人娃儿都很不方便。
怀念社区看病
“周医生两口子还在就好了,隔壁邻居,看个病方便。”吴婆婆说的周医生夫妇,过去在罗家坝一家工厂医院上班。工厂破产后,夫妇俩搭伙搞了个小诊所,帮街坊邻居看病开药。
不过,他们的小诊所,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就是“黑诊所”。全国开展打击取缔非法医疗机构行动后,去年6月,周医生的小诊所关张,夫妇俩据说到下面区县去了。
“小伙子,你说啥子叫黑诊所嘛?我看周医生看病多能干的,我们这些街坊邻居有个头疼脑热,都是找他,也没出过问题。”吴婆婆对记者说。
“大医院好,我们当然晓得,但去大医院看病,确实看不起。”听到记者采访的是医疗问题,吴婆婆的邻居们围拢过来。其中一位翻出了一张大医院开出的账单,感冒发烧,检查费加针药费,400多块。“过去在周医生那里,10来块钱就搞定了。”“黑诊所”也有“白大夫”
鼎盛时,罗家坝的“黑诊所”有七八家,如今已经绝迹。对这些过去的“竞争对手”,在罗家坝街口开着一家正规小诊所的赵成春并不深恶痛绝:“‘黑诊所’也有区别,不能一棍子打死。”
“罗家坝几万人,但正规的社区医疗机构,就我这家诊所和一家卫生服务站。”赵成春说,居民想家边看病,少花钱,社区医疗力量又不足,这才有了黑诊所的生存空间。
赵成春介绍,罗家坝的“黑诊所”中,大多数真的黑,医生不懂医术,乱整;但有的“黑诊所”,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医生在看病。
“正规医生哪个愿意背个黑名?但如今要办个合法诊所太难了。”赵成春指着自己诊所墙上那张泛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说:“我父亲是重庆最早的一批个体医生,这才在早年办下了许可证。如今,再要办这个证,几乎不可能。” 记者 谢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