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言
据《中国青年报》2月28日报道,今年广东省人代会共收到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18件,远低于去年的265件。据了解,最新出台的《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规定“代表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使得代表提交议案“门槛”大大提高,这是今年广东省人大代表议案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人代会期间代表提交议案数量的多少,往往被认为是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的直观体现,甚至被认为是代表是否充分履行了职责、人代会是否圆满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人代会收到的代表议案似乎越多越好,参与提交议案的代表似乎越广泛越好。然而,片面追究代表议案的数量,难免会影响议案的质量,主要表现在:
其一,一些代表提交的议案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甚至是个人“拍脑袋”的产物。近年来,一些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或建议)一经媒体曝光,就会立即遭到社会公众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反对,其根源恐怕就在于代表在提交议案之前,没有广泛地征求民意,而只是凭着个人的主观意愿便冒然提出议案;其二,一些代表提交的议案粗制滥造,甚至是“临时抱佛脚”的产物。一些人大代表平时忙于个人事务,忘记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临到要开人代会了,才觉得应该提交一份议案以体现自己参政议政的热情,临时拼凑的结果,只能是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缺乏缜密的思考和论证,不可能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其三,一些代表提交的议案初衷虽好,理由也充分,却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这样的议案好看,却不实用;其四,一些代表提交的议案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年年岁岁花相似,了无新意……
显然,代表议案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议案应该首先重视质量,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再追求数量。没有质量保证的议案再多,也只能是华而不实,图一时热闹,而于解决实际问题无补。所以,给代表议案挤挤“水分”,提高代表提交议案的“门槛”,严把议案质量关,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求真务实之举。今年广东省人代会收到的议案只有去年的7%,议案数量的大幅度下降非但不令人担忧,反而让人感到高兴。
社会问题千头万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确实有太多问题需要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加以解决。然而,我们又不可能寄希望一次人代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一次人代会能切实解决几个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那么这样的人代会也可算是成功的会议。从这个角度讲,人大代表们切勿急功近利,应付敷衍,不要提交那种缺乏广泛民意基础、缺乏缜密思考论证、缺少可行性方案的议案。换句话说,为了适应提交议案的高“门槛”,人大代表们就必须时时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议案的质量,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如此,则不仅是人代会之幸,更是百姓之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