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热点关注

两会视点链接:人大代表遭遇“教育红包”

2006-08-31 10:49:37 SRC-3694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徐宜军、卜云彤、王研

    “我就是‘教育红包’的受害者。”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日前讲述了自己遭遇红包的经历:“6年前,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为了让他进入齐齐哈尔一所重点中学,我花了3000元择校费。入学不久,孩子的班主任竟打来电话说‘你家孩子很聪明,是考清华、北大的料,但最后能不能考上还要看我。’”

    “一开始,我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老师这是在要钱。我爱人就给老师送了1000元现金,这是我们家送的第一个‘教育红包’,后来我又从北京给这个老师买了一条价值1000多元的项链。”迟夙生说,给老师送一些小物品沟通感情,本来无可厚非,但现在已经变了味,成了“潜规则”。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不但一些重点学校有,普通学校有,甚至连幼儿园里也有。家长们也不再送一些小东西了,一是体现不出特殊来,二是老师也不满足了,干脆送钱和手机、项链等贵重物品,暗地里还较着劲送,把送“红包”当作换取老师对自己孩子关心的手段,有的老师味口越来越大,甚至明目张胆地伸手要钱要物。

    身为法律工作者的迟夙生说:“表面上看老师收红包是一种隐性违规收费,但从法律上讲,老师收受红包是典型的受贿行为,社会危害极大,应该加强监管和严厉打击。”“最可怕的是,‘教育红包’现象很容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烙印,孩子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可能潜意识地接受这种观念,由此带来的损失恐怕是多少年也挽救不回来的。”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教委主任欧可平说,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出现的几率较大,学校不是完全的真空状态,钱权交易、贪污腐败等一些现象都会给教师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一旦发现“教育红包”这种事情,一定要查处到底,决不手软。(完)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