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热点关注

两会新华视点:人大代表剖析垄断福利“利益链”

2006-08-31 10:49:40 SRC-3694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题:看垄断行业如何牟取暴利

    ——人大代表剖析垄断福利“利益链”

    “新华视点”记者 翟伟、刘刚、张晓晶

    面对社会接连的质疑和不满,一些垄断行业矢口不提自己如何赚得盆满钵溢,却泪水涟涟地高声“喊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涨价是对以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

    真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一些人大代表在痛斥垄断福利的同时,也揭穿了垄断行业惯用的三种牟取暴利手段。

    利用漏洞 转移利润

    由于历史原因,在当前市场经济尚未完全规范的情况下,许多行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策漏洞,这为垄断行业在经营和管理上刻意制造出一个个“黑洞”创造了条件,结果导致“大河没水小河满”。

    [手法]一些垄断行业靠辅业和多种经营变相转移利润。表面上看,企业是国家所有,但其辅业和多种经营的利润却没有被纳入政府监控。企业利用国家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条件所经营的辅业,实际成为企业丰盈的福利“小金库”。

    [观点]徐丙垠代表:天体物理学中所称的“黑洞”的引力无比强大,在其半径内,任何东西能够被它吞噬掉,人们称此为“黑洞”现象。以此观察垄断行业,不难发现,企业内部的多层级核算制度,就是这种“黑洞”。这样的“黑洞”掩盖了企业效率低下、冗员众多的现实,也使公众无法准确地观察到这些企业自身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情况,因而“垄断大鳄”们偷吃的胆量和胃口也会越来越大。“黑洞现象”愈发活跃,其对国家资产和公共资源的吞噬力就愈大,危害愈烈。

    软硬兼施 逼人就范

    在与市场接轨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企不分现象依然严重。依附于行政权力体系的垄断行业,经常能利用政府部门的名义,采用“软硬”两手,试图打消群众的怨气。实际上损害了政府形象。

    [手法]所谓“硬手法”,就是采用“倒逼”战术,明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性服务,却偏在关键时刻制造紧张空气,与群众讨价还价。一旦群众要求政府开放市场,允许多家企业竞争,就会来“软”的,放下身段,以痛心疾首状百般辩护,博取群众同情,但绝不会想方设法降低商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观点] 查敏代表:一些行业表面上看似具有天然垄断的性质,但实质上是在借行政之手搞市场垄断。打破行业垄断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竞争。为此,要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和法律法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保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浑水摸鱼 乱中取胜

    在缺乏竞争的情况下,垄断行业制造了一个赢者通吃的“神话”: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大化。因为“成本越算越多”,涨价的理由就越充分。像魔术师一样,垄断行业都练就了一身“绝活”:在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乘乱“走私”。

    [手法]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国有数百个城市以“亏损”为名对水、电、煤气等民生用品的价格做出了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对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核算等则讳莫如深。更有甚者,利用垄断特权,公然让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企业福利“埋单”。

    [观点]王全杰代表:混淆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关系,不彻底公开成本,往往导致听证会形同虚设。作为承担着公共服务责任的这些单位,应该先从自身查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借口亏损,继而用涨价来解决问题。垄断行业提供的价格成本、财务等相关数据,都应当尽量透明、详尽,以便得到社会的监督。这是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解决打破垄断的一个好出路。如果只有价格的改革而不触动垄断体制,改革的结果只能是强化垄断部门和企业的利益,从而形成更为严重的社会不公。到头来使社会的财富流向少数垄断部门,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进一步萎缩。(完)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 电力系统被指盘剥社会总体福利 掀起"减薪...
· 电力系统被指盘剥社会总体福利 掀起"减薪...
· 电力系统被指盘剥社会总体福利 掀起"减薪...
· 电力系统被指盘剥社会总体福利 掀起"减薪...
· 国务院有望设反垄断委 享有重大案件直接处理
· <反垄断法>反4类垄断行为
· 三部委争抢反垄断法立法主导权致使其出台受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