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樊曦 周立民 李亚彪)“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一起,首次作为基本国策被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正在出席此间人代会的代表指出,“十一五”规划的这个安排,意味着重要资源短缺的中国将摒弃依靠资源高消耗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转向节约型发展模式。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取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淑森说,从资源禀赋看,中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重要资源短缺已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供应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
在资源紧张的同时,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中国资源绩效仅排在第54位,是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一。
资源的高消耗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北部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因为过度开垦、超载放牧沙化严重,桂黔滇等西南地区因为乱砍乱伐而出现石漠化加剧的趋势,中部的淮河被沿江企业排出物污染……“再这样下去,中国就将面对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型工业化难以实现的局面。”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杨振超说。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规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这4项节约资源指标中,前两项为约束性指标,对此,规划明确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国土功能分区”,明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和各种自然保护区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
杨振超表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低产出的行业,大力推行节能设备和技术,进一步发挥政府税收等政策的杠杆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环保执法能力将是今后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任务。“‘十一五’的目标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现实长远利益的需要,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尽管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