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国财政总支出将超过三万八千三百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农业、教育、科研等都已被列入重点支出保障清单。
仔细观察预算报告就不难发现,对如此规模的财政支出大单,中国可谓“费尽心思”。
“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需要,压缩一般性开支。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拉动经济增长
为保证经济增长,在投资、消费、出口上,中国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总规模安排一千一百多亿元,以保持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拉动作用;适时推进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促进公平收入分配,以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央财政安排出口退税指标四千两百多亿元,以保障对出口企业及时足额退税所需资金。
加快“三农”发展
今年,仅中央预算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三千三百九十七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两成多。
同时支持农村金融等改革,采取奖励方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教育、创新“齐飞”
二00六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七百一十六亿元,增长近两成。财政部希望,通过这一政策信号更好引导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和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还将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科技进步,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开发关键技术。
今、明两年,中国将在全国农村推行免费义务教育。为此,不包括教师调整工资,中央、地方财政将分别累计新增教育支出两千一百多亿元。
支持“弱势”群体
今年,在社会保障补助、支持就业再就业上,中央财政安排近一千八百六十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困难群众的待遇和基本生活都是财政重点关注的对象。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还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二00六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九亿元,增长两成多;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两百亿元,增长两成五。
除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外,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一些财税政策也将相继出台、落实。
观察者认为,官方此举,意在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记者 赵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