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丁锡国、张晓晶、李亚杰)“要让群众感到有党的领导生活有奔头”——访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灯塔民族村党委书记刘荣喜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农民的好政策。”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荣喜用“深受鼓舞”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在他看来,随着这项重大政策的推进,亿万农民将看到一幅更加美好的乡村风景。
刘荣喜代表是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灯塔民族村党委书记。这个回汉民族共同居住的村庄,现在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今年53岁的刘荣喜说:“我小的时候也听说建设新农村,但当时完全是农业生产方面的概念,就是农田里到处跑着拖拉机的那个样子。现在,建设新农村的内容就丰富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是让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
“十五”期间,我国对农村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取消农业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推进新型合作医疗等。刘荣喜认为,这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刘荣喜领导的灯塔民族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根本上讲,要向小康社会迈进,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和城市比起来,农村的发展水平、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解决不好,矛盾会越来越多。”刘荣喜代表对农村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现在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政策倾斜,这是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刘荣喜代表说。工业化不只是城市的工业化,农业也不光是农村的农业,广大农村也是工业化的广阔天地,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他说:“中央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的首要任务,我们生活在农村的人最有感触。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艰巨,但我们相信,目标会不断接近。”
他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不能搞形象工程、“一刀切”,有的村庄已经城市化了,有的村庄还是纯农村,不能都穿一双鞋走路;二是必须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群众感到有党的领导生活有奔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