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让农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手段。管理不民主,称不上是新农村;管理不民主,难以建成新农村。
认识关乎成败
某村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村里开办了一小型罐装煤气站,由一外村人承包经营。这本来是个别村干部自己说了算办的,中间,为获得贷款资格,这位干部没与人商量,与承包人合计,将“站”改成“公司”,获得贷款。很快,公司办垮了。但村民一直不知这事,直到村债连本带息滚了好几年,才暴露出来,不仅村集体蒙受重大损失,因村民上访,使村里陷入不稳定。 这件事的祸根就是民主管理的缺失。 据省农业厅统计,因涉及村级民主管理而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其数量占到了所受理农村上访案件的第三位。省民政厅是村民自治管理的主管部门,统计显示,来上访的农民,也主要是反映村级管理不民主及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问题。这就是说,如果消除了这些隐患,将大大增强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形成真正的发展合力。 现实生活中,有人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认为农民素质低,一盘散沙,一搞民主就乱了,一搞自治就不听话了,一搞选举本来没问题的村就会出问题了。 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处长王在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部分村的问题恰恰出在不民主,一言堂,个人说了算,问题掩住压住,个别村干部长官意识愈加膨胀,问题才酿大了。民主选举及民主管理正是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 省农业厅副厅长于风华说:要特别警惕个别所谓“好村”,因为“好”,“个人说了算”就不是个问题,还常常被推崇为经验,这种村不出事便罢,一出事就是大的。
制度关乎成效
在2005年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我省明确提出: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及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四个高度来认识农村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直以来,我省狠抓以“四个民主,两个公开”为具体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取得卓著成效。首先是通过民主选举,由村民直接选举出自己信赖的村委会成员,或罢免村民不信任的村委会成员;在决策中,采取村民、村民代表会议及直接投票方式,大事让村民作主;在日常工作中,村民经过一定程序和形式,参与村级事务的具体管理,并通过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委会向村民报告工作和村民评议制度,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迄今,全省已有80986个村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有80490个村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有81069个村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分别占村总数的98%,97.4%和98.1%;建立民主理财小组81935个,设立村务公开栏10万余个。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群众对村级民主管理满意率达85%以上。 完善的制度是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莱西市建立“民主日”制度,把村务决策和村务公开结合起来,每半年开一次村民会议,公开村务财务情况,把要办的事情交村民讨论决定。日照市东港区实行点题公开;昌乐县创建“全方位公开,全过程公开”制度,把村务公开和各级政务公开相结合,使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多个层面上得到解答。而由事后公开变为全过程公开,使群众决策前了解,决策中参与,决策后监督、执行,一些易引发矛盾的工作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创新关乎长效
省直有关部门下乡检查工作时,发现一个村公开墙上贴着这样一个数字:电费1.14元/度。这个价格超出了国家规定电价近一倍,加重了农民负担。经了解,这么高的电费,并非是村干部做了什么手脚,而确实是电管站就收了这么多。村干部说:“这个问题,村里解决不了,村里公开的再好,群众也仍然有意见。” 章丘市的“三级联动”就解决了这个难题。章丘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说,在村务公开中,许多涉农工程、政策扶持项目和资金补助等,涉及多个层面,由于市、乡、村没有同步公开,群众想刨根问底也无法及时得到明确答复,有的群众就认为是干部做了手脚,引发干群矛盾,产生不和谐。三级联动,即市、乡、村三级政务公开管理一体化,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纳入农村工作全局,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章丘市的做法是一个创新。 近年来,随着农民流动性增加,许多村庄出现了召开村民会议难、民主决策难的问题。为保障村民的决策权,一些地方除了对法定的村民会议形式进行规范、完善外,还结合农村实际,创新了村级民主决策形式,以保障村民对村中大事的决策权。如村务公决,即以户为单位,通过村民直接投票决定村务大事;再如变间接民主为直接民主,即变村民代表投票决策,为村民代表分头找小组村民,使他们直接投票,最终村里以投票多数村民实际意见拍板决策。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创新机制关乎长远,变得越来越急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