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李亚杰、丁锡国、张晓晶
代表把脉“三农”
农村教育在每年的两会上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为什么?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GDP就会增加9%。该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一项研究显示,政府的农村公共投资中,对教育的每1元投资可增加农业GDP3.71元,而投在道路、通讯和灌溉上分别增加2.12元、1.91元和1.88元。
对此,出席今年两会的一些人大代表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教育问题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和必经之路。
一些代表表示,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偏差,导致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所以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农民教育,将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对促进农民增收有立竿见影之效,对农业振兴、农村繁荣也有长远意义。
李莉代表说:“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政府办教育的目的是缩小社会差距,应让弱势群体享受好的教育,当前,政府资源应该更多地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2.9%,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在西部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还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仅为30%左右。
王元成代表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调节器,它使各种人都能拥有公平晋升的台阶。但现在,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把很多贫寒家庭子女的发展之路给堵住了,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的生活及待遇问题。一些农村学校里的教师人心思动,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又不愿意到农村基层中学任教,从而造成了农村师资队伍断层的现象,且呈现出整体素质差、不稳定的状态。
“许多农村学校的老师待遇低,好一点的老师根本留不住,都想着往城里跑。”徐承云代表说。
对此,董凤华代表建议,“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但这些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应当派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充实农村教学岗位,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资源。”
农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前、功垂后世的富民工程、强国工程,它不是某些职能部门的事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教育一定要占据战略优先地位和基础地位。”洪可柱代表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