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篇:人大代表建言新农村建设

2006-08-31 10:49:25 SRC-3555
   
 
 记者孙爱东 顾立林 李亚彪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报告赢得了与会代表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农民眼里,新农村建设怎么搞?他们最急需、最盼望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困惑和担忧,有哪些建议?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几位来自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

    农民增收路在何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仁寿县梨树村村支书余新民说:“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为新农村勾画了蓝图。现在的关键是,帮老百姓找票子。没有票子,农民生活就不好过,他们也就不会相信你,也就没有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如何帮农民挣到钱?这位来自四川边远山区的农村领头人为此有点苦恼:“记者同志,这几天,我想得头都快疼了。”“我们村有1105人,人均耕地7分地,填饱肚皮没得说,但要想富裕还真不容易。”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余新民也想了不少办法。他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在山上种了葡萄、大枣等果树,使农民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800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元。

    还有其他帮助农民增收的办法吗?余新民告诉记者:“此外,就是出去打工喽。我们村有一半的人在外打工。现在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比前几年好多了,工资也提高了,也不拖欠了。在外打工一年挣的钱,比在家伺候庄稼强好几倍。现在政府也鼓励大家外出打工,还免费培训技术,帮助联系单位,我感觉这挺有希望的。光待在家里守着那7分地没啥奔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村支书王孝江说,让农民增收,国家在给财政支持的同时,还得给政策。他建议:“当前必须解决好两个流动:一是人才向农村流动,二是资金向农村流动。现在,优秀人才都不愿意去农村,寻个好带头人很难。另外,农民存到银行的钱又流到了城市,农民贷款简直难死了。”他告诉记者,西滑封村有个食品公司,年产值达到16亿元,是当地有名的龙头企业。工厂不仅解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附近许多村民,村民年收入达到8000元。王孝江建议,工业反哺农业要真正落到实处,国家给一点,金融还得支持点,尤其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的结构调整,又解决了富余农民的就业,而且有利于小城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增收,一定要有持续力量,有后劲,不能热闹一阵子。要提高农民素质,素质不高,就是国家给了钱怕也用不好。这好比冬天给棉衣,今年给,农民不冷了,明年不给又冷了,得让农民自己学会造棉衣。”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涉县西戌村村支书刘金鱼形象地说。

    头上有座山,咋敢扩大消费需求

    “能省就省点,过得去就行了。咱农村人咋能与城里人比?”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石棉县麂子坪村村民毛兰珍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有点羞涩。当问到一年有哪些消费时,毛兰珍说:“电视机有了、电话也有了,一年除了买种子、农药外,还有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有时再买几件衣服,其他大概没有了吧?”说完,这位朴实的代表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当问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时,这位代表就笑不起来了。“我们家四口人,家里靠种地、养猪和儿子打工一年共收入8000元。女儿在上高中,一年就花掉5000多元。听说上大学,一年要1万多呢,可不敢瞎花钱。”“儿子娶媳妇也得一笔钱。这还是家人健健康康的,要是闹点病就不得了喽。”

    消费品的质量也让代表们心忧。毛兰珍说:“我们买农药、化肥都到县城去,不敢在村里和镇上买,怕买到假东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旌德县洪川村村支书余的娜对此也深有同感:“你们城里人维权意识强了,好多假东西就下乡了。农民根本没有打假意识,吃了亏只能自认倒霉。有一年,我们那里假农药让水稻全死光了。农民找谁赔去?政府应该管管农村市场上的假东西,太害人了。”

    新农村建设,民主政治要强化

    “搞新农村建设,我们最担心上边用个形象工程来糊弄农民。现在有些当官的,根本不为老百姓考虑,不从实际出发。争取到点钱,先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得热闹,弄得花里胡哨,让上边知道,至于可不可行,有没有实际意义,长久不长久,则不管农民了。”今年79岁的刘金鱼代表对形式主义非常气愤,“举例说,我们那有个地方搞水利建设,不建水库,先修一条水渠。水渠修成了,却是一条干渠,白白费了不少财力物力。真是没法说”。

    王孝江代表说:“凡是农村经济发展好的地方,一般都有个好一把手。这个村官既要人品好能凝聚民心,又要能力强能赢得人心。那些光会念念报纸、传达文件的村干部永远不能带领农民致富。那些选举靠发烟、发糖、发洗衣粉当上的村干部肯定建设不好新农村。因此,国家要想办法让优秀的人才留在农村,让德才兼备的人当干部。比如有的地方大学生村官计划就很不错。”

    毛兰珍代表建议:“建设新农村千万不要脱离农民,别不把农民当回事。那些村务公开呀、一事一议呀等民主制度一定要坚持好。”

    “水、路等基础设施我们最关心”

    “村边的河上游有不少企业,河水被污染了。但老百姓喝的就是那条河的水。没有办法呀,谁愿意喝那被污染的水。现在,我们那好多得食道癌的,大约超过了千分之三。”刘金鱼代表说这些话时显得十分痛心与无奈。“中央说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真心希望中央早点下这个决心,有实际行动。记者孩子,你帮助呼吁呼吁,老百姓盼干净的水就像盼星星、盼月亮呀。”这位老人紧紧攥着记者的手说。

    “当务之急是,政府给我们投点钱把我们那条烂泥巴路修整一下。”说起修路,刚才为农民外出打工还欢欣鼓舞的余新民又忧虑起来,“年轻人都走光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孩子。没有劳动力,新农村建设怎么搞?怎么组织大家搞公益事业建设?”困惑写在这位农民代表的脸上。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要有规划。余的娜代表说:“我们村想搞个规划,但是建一幢房子上面要收好几千元的规划费,还有土地审批费、房屋质量检测费等不少费用。乱盖滥建没人管,规划建设要收费。这把我们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全打掉了。”她还建议:“政府的项目安排应统筹兼顾,现在是穷地方缺项目,富裕的地方什么项目都有。这需要政府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否则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点评:

    建设新农村,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政府才更有公信力。

    赣州:构建新农村的“加减法”

    本刊记者 宋振平

    百姓实惠做加法,干部享受做减法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湖边镇农民刘冬阳喜事连连:房屋住上了小康楼,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直接进了厨房,全家还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刘冬阳乐呵呵地说:“负担一天天减,实惠一天天增,这‘加减法’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章贡区位居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化建设,工业化进程,下岗工人安置,失地农民的出路,一个个问题步步紧逼。“对于那些老百姓不能直接得实惠的事,我们在支出上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的财力恨不得一分掰成两半用。”章贡区区长李光春说。多年来,区委区政府不舍得买车,不舍得建楼,为的是省下钱挤出钱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走在水东村赣储公路上,宽敞的路面,漂亮的房屋,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村委会主任詹祥仪告诉记者,去年以前,这条路十分肮脏,每到雨天,公路上积满了水,车子驶过,行人身上就一身泥水。在新农村建设中,干部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村民修好路。

    喝了几十年河溪水的水西镇白田村村民谢贤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来水会通到家里。当哗哗的自来水流出来时,他高兴得就着水龙头喝了个饱。

    农民好多不敢想的事情,转眼间都成了现实。农民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六个率先”: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率先在全市取消农业特产税和水费;率先在全市取消“一事一议”向农民筹措公用建设经费;率先在全省免征农业税;率先在全省非试点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民素质做加法,城乡差距做减法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章贡区培养新农民的途径,是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章贡区建立健全新农民培养机制,整合夜大、职业学校、进修学校等资源,建立“区、镇、村三级培训网络”,2005年全区已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

    “农民知识化工程”,不仅改变了“整天围着土地转”的落后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追求。农民纷纷学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

    “教育的平等,是人生起跑线上的平等,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章贡区把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基点,放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上。走进大山深处的湖边镇蛤湖小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新学校,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配套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等等,这些通常只在城里学校见到的设施,这所山村小学都拥有了。目前,章贡区正在全区扩建这种寄宿制学校,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设施。

    农民保障做加法,群众负担做减法

    章贡区湖边镇农民刘香发,几个儿子都参加工作做了城里人,想把老母亲转为城市户口接到城里住,谁知老母亲偏不答应,她说:“做农民有什么不好?贫困有低保,看病有报销,村里还建设得跟画一样漂亮,活着舒心,住着舒坦,城里乡下还不是一样?”

    近年来,章贡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这就是多予少取。章贡区这些年为群众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却从不向农民摊派一分钱,不给农民增加一分钱负担。区委区政府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更重要的是给农民建立安全的保障机制,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困扰农民的一个大问题,章贡区在没有列入全国、全省试点县的情况下,从去年4月1日起,自筹资金268万元,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们自豪地说:我们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

    2005年,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更是个“暖心年”。从2005年5月1日起,区里全面实施了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年10月,又开始实施了失地农民房屋拆迁重建救助办法。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