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王勉、丛峰)脸庞黝黑、言语不多的全国人大代表莫文珍,是一位“地道”的农民代表,他家现在还种40亩龙眼和香蕉。轻轻敲开莫文珍代表房间,这位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代表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们村里已经出了三个大学生”。
因为此前,别说大学生,他所在的革命老区百色市田阳县尚兴村孩子很多连小学都读不起。他和支部成员用15年的时间,动员村里200多户、1000多乡亲搬迁出大石山区,建起了10个扶贫开发点,还搞了芒果、甘蔗基地。2005年,尚兴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元。
莫文珍代表说,田阳县这几年政府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效果很明显,1996年就脱贫了,可是脱贫的标准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贫困面大,政府财力有限,一些地方农民依然面临行路难、饮水难等难题。因此,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对我们农民来讲可谓喜事连连,一是中央财政支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我来北京离村时,20多位乡亲前来相送,尤其要我转达对新农村建设的‘三盼’。”莫文珍说,农民有哪“三盼”呢?一盼真抓实干,认真抓好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二盼大力打击村匪路霸,坚决整治“六合彩”赌博,切实抓好乡村治安和乡村文明;三盼农资打假,防止搞活农村流通,假货下乡。
莫文珍代表说,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也是我们最牵挂的事之一。当初我们从山里出来,在荒坡上种芒果。那时,连芒果什么味道都不知道,更不明白怎么种、怎么管,一晃4年,还没挂果。后来到广西大学请教了专家,才慢慢摸出门道。我现在经常到四里八乡去讲课,告诉大家怎么管理,怎么操作,农民都爱听。没经过培训、不掌握技术,就是富得慢。现在我们从村里的党员中心户、科技能手中挑选了一批作为“农家课堂”教员,让群众到教员家中跟班学习,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如果县里能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和覆盖面,多建几个农业示范基地,把各乡镇都带动起来。农民的整体素质高了,致富才有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