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提案议案

关于“完善听证制度 建立透明政府”的提案

2006-08-31 10:49:36 SRC-81
   
 
 

    【案由】关于完善听证制度,建立透明政府的提案

    【类 号】39

    【类 别】政治法律

    【提 案 号】0292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行政 制度

    【提案形式】党派

    【内容】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其中,发生了对部分行政许可事项设置了听证程序。行政许可程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不仅对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且对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首先,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可能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以及行政成本的上升。其次,听证程序需要解决听证申请人的代表性和陈述的真实性问题。防止有些申请人滥用陈述权,将个人利益上升为集体利益,甚至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的现象。再者,听证申请人的范围界定较为困难,而且对于听证申请人的人数达到多少比例时,行政机关才负有组织听证义务等问题,缺乏相应规定。最后,听证结果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威信。

    针对听证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合理区分行政许可影响程序。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凡适用前置听证程序的,均是对行政相对人有较大影响的行政行为。因此,进行行政许可的听证,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行政实践,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行政许可对社会的影响程序,对部分重大行政许可设置听证程序,对一般的行政许可则采取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其他方式征求民意,不必进行听证。通过对行政许可影响程序的界定,在确保重大行政许可质量的同时,避免因举行听证而降低行政效率。

    (二)正确选任代表,充分体现民意。可采用固定代表制、指定代表制与选任代表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听证申请人的代表,保证听政程序顺利进行。固定代表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具有代表权的人,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等;选任代表是指听证申请人超过一定人数时,自行选择的代表,但需依法办理相应的委托手续;指定代表是指没有固定代表、选任代表,或者选任的代表不能够反映各群体利益时,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关组织推荐、申请人的资历及其表达能力、申请人所代表意见的多寡等因素指定的代表。通过采取灵活的代表制度,有效解决听证申请人的代表性问题,使其处于相对超然的地位,以充分体现民意,处理好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法制宣传。征询意见是举行听证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征集到的意见进行科学分析是举行听证的前提条件。故应通过无记名投票、发放征询意见表、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使行政相对人了解即将做出的行政许可的内容,仔细思考权衡,提出真实性较高的意见,提高分析汇总的准确性、科学性,为是否举行听证、如何举行听证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媒体、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努力使群众了解听证,并踊跃参与到听证中来,逐步形成“先听证后许可”的社会认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四)加大政府政务公开力度,确保听证与许可的对应性。有关行政机关,一是应及时公告拟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便于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二是举行听证后,对能够决定的事项要尽快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告知听证申请人;三是对无权最终决定的事项一般不予听证,确需听证的,应将有关情况同时公告。通过上述措施,提高行政许可的预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听证行为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听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五)做好解释工作,维护听政制度的权威性。对于听证会上的焦点问题和主要分歧意见,决策机关在决策后应作出明确解释,说明决策过程中采纳某些意见拒绝其他意见的理由,这样有助于树立和维护听证制度的权威性。事实上,由于缺乏统一的听证规范,已经召开的许多听证会没有体现这一过程。这损害了听证的公信力,也容易给人以“听证会”走形式的感觉。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