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十一五”《纲要(草案)》体现了中央《建议》提出的重要原则,这就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二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详见左表)。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8个是约束性的。人大代表指出,这些约束性指标是政府的承诺,凸显了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 这8大约束性指标集中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两大类别中,分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人;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指标全部是预期性的。所谓预期性的,是指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配置资源,努力争取实现。
“十五”,很不平凡的五年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 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36倍,年均增加3647亿元。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五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两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2740.8亿美元。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世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58.3%和29.2%。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住房、通信、汽车和服务消费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