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刘畅 王京 宋常青)来北京报道两会的西班牙电视台制片人莫沫对新华社记者说,她希望在两会上看到在经济发展政策之外的“精神政策”。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这当然对人民有利,但是,对经济增速的着迷有时让人忽略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满足。”她说。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3月4日在参加民盟、民进联组讨论会时说,“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反之为耻。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两会上,总书记泾渭分明地提出了中国道德建设的价值标尺,蕴意深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白钢说。他认为,这表明中央高层意识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凝聚力。近年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层面出现道德滑坡的迹象。代表、委员尖锐地指出,“看病难、上学难”等当今社会问题都跟人的道德水准有关。商业贿赂对经济形成了很大阻碍,是因为缺乏诚信。消极腐败现象仍未得到全面遏止,同样也缘于一些官员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民众对道德建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去年起,中国就加快在全国范围推进“讲道德”。《人民日报》社论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媒体不断地推出具有“人民美德”的新时代典型人物,号召民众向他们学习。
一个叫洪战辉的年轻人12年来独自一人,省吃俭用养活了“捡来的”妹妹和患有精神病的父亲。洪战辉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在台风中跳海救人并献身的打工仔、四川凉山山沟里靠骑骡子送信的赤脚邮递员……
“这些人经历各不相同,却都唤起了人们对坚强、诚信、善良、勇敢、敬业、忠诚等美德的共鸣,对他们的崇尚,说明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社会道德评价体系正在形成中。”全国政协委员杨新华说。
不过,如今提倡追求精神道德价值,不再是把人们都变成不食人间烟火、不讲物质享受的“神”。雷锋长期是中国人的道德偶像。日前,“真实的”雷锋被公布于众——新书《雷锋1940-1962》通过大量首次公开发表的照片告诉人们,这位“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实际上也是一位时尚潮流的追求者,穿皮夹克戴手表,喜欢写诗歌和小说,骑着借来的摩托车照相。“雷锋的‘真实’丝毫没有减少我对雷锋的敬佩。”25岁的北大女研究生李梦说。她认为,在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爱好也是多元的,更没人相信存在一个单一特点的人。“雷锋无可动摇的道德力量仍然感人。”“开放社会中,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多元的追求对道德建设构成积极的影响。”白钢说,“这让人们能够更加理智和自觉地进行是非判别和道德自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