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06全国两会 > 最新报道

中国批准调整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

2006-08-31 10:49:06 SRC-3694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的2891名代表通过电子表决器,分别以98.86%和97%的赞成票通过决议,批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新农村”和推动自主创新被写入中国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倪四义 顾钱江 孟乔

    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的2891名代表通过电子表决器,分别以98.86%和97%的赞成票通过决议,批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新农村”和推动自主创新被写入中国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根据这两个文件,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今后五年年均经济增长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首次成为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在闭幕会上说,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获得高票通过,是全国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决定。此前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现在正式转入具体实施阶段。”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重庵说。李重庵说,根据规划纲要,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经济增长快不是第一位的,今后五年的关键是要改变发展模式,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提高创新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以往五年计划明显不同的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将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其中的预期性指标主要依靠市场实现,比较有弹性;而约束性指标则强化了政府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人口发展、环境保护、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责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性指标。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元竹说,今后五年中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更加关注公平。中国必须扭转收入差距拉大过快的问题,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公共投入,以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百姓反应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决心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纲要提出,今后五年要使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500万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安全网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当前的贫富差距和种种发展失衡问题,都说明中国还没能让所有人搭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这也是社会上出现对改革的争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说。

    两会期间,胡锦涛和温家宝先后就改革发表讲话,强调在坚持改革方向毫不动摇的同时,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利益。“中国高层的讲话凝聚了改革共识,”丁元竹说。他指出,加快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早在“八五”时期即已提出,但至今尚未完成;中国在今后五年必须提高“执行力”,证明自己不仅能制定一个好规划,还有能力实现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专家指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并非易事,尤其是节能降耗。但全国人大代表们显然对此充满信心,大会高票通过的决议指出,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符合中国国情,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完)

  编辑: 赵永刚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