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付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大众网济南2月12日讯(记者曲涛 赵永刚)“今天不谈经济,谈文化”,今天下午,省政协委员,原山东华能工贸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李来付给本想采访他经济话题的记者来了个措手不及,他说,他现在最大的爱好是研究甲骨文,退休后的理想是把甲骨文打造成山东的文化名片。
浸淫甲骨文20余年
“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象形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李老告诉记者,世界上跟甲骨文同一时期的象形文字都已经失传,只有甲骨文流传了下来,“所以,它也是全人类全世界共同的文化瑰宝。”
李老研究甲骨文已经有20余年了,最初只是喜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到推广甲古文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责任。在李老眼里,每一个甲骨文文字都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首动听的诗。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笔来书写甲骨文,“那一段时间,每天夜里梦到的都是甲骨文”,李老说,“有时候梦到某个字的写法,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写上几笔”。
正是靠着这种痴迷的精神,李老甲骨文书法的造诣不断提高,很多专家评价他的字细腻传神、笔锋苍劲,铁划银钩、足以乱真。在去年举行的山东省首届文博会上,很多人都对李老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将军到农民,各个行业的都有,有几个学生现场就要拜我为师,学写甲骨文”,说到这里,李老的眼里泛着兴奋,“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要用甲骨文写《论语》 李老现在正着手写一本书, 就是用甲骨文来撰写孔子的《论语》,然后再配上英文翻译,“是与山东省委宣传部一块儿搞的,现在初稿已经写出来了,估计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出版发行”。
李老说,他觉得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甲骨文和《论语》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都是国粹,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再配上英文翻译,是对中国文化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国外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河南的很多小学都开设了甲骨文的课程,效果很不错”,李老说,山东的学校也应当尝试开设这一类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中国文化的渊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希望我的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推广甲骨文不遗余力
“好的东西就不能藏起来,要把他宣传推广出去”,李老说。他发起成立了山东甲骨文交流中心,并自任理事长,他希望通过这个机构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山东文化乃至中国文化。
“山东的甲骨文研究得天独厚”,李老介绍说,山东的甲骨文在全国占据了四个第一:第一个解读甲骨文的人,是烟台的王懿荣;第一个将甲骨文送到北京的,是潍坊的范潍卿;山东桓台出土的甲骨文要比其他地方早300至500年;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甲骨文全国最多。
“这么好的条件足以使甲骨文可以像孔子、孟子一样成为山东的又一张文化名片,但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老说,山东是文化大省,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除了孔庙、泰山,就很难再找出能代表山东文化的东西了。山东的很多文化资源都需要系统的整理和挖掘,而甲骨文就是一项很好的素材。
“经济的发展最终于取决于文化的底蕴。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成功地举办了文博会,韩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李老说,“我相信甲骨文也一定会为山东这一文化大省的一大亮点。”
“我现在已经快70岁了,没有别的爱好,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继续研究甲骨文,为山东的文化发展尽一份力”,李老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