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的不是毕业用的
2007-02-12 08:43:00 作者: 来源: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
■读者点题 刘飞(省城某高校2005届毕业生):高考的时候我选报了一个“热门”专业,可没想到毕业的时候却成了最难找工作的,参加过许多次招聘和面试,感觉用人单位好像更喜欢有工作经验的。 毕业后没能就业,我觉得回家心里更难受,所以和同宿舍另外一名同学一直留在济南,和我一届的同学像我这样情况的还有一些,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我所在院系的学生就业率当年竟然是100%,我觉得这对于高考考生选报志愿是一种误导,另外也期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宽容些。 ■两会声音
张承芬 张承芬(省人大代表、济南大学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民进党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现在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就业难的现象非常突出。我觉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模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几年高校扩招太快,生源质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高校教学没有太大的改观,这都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整个社会在发展,而高校培养人的模式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管是知识的更新还是学生素质的培养都做得不够好,尤其是在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一个“社会人”的工作方面缺乏研究探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其次是现有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现在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但社会并不一定需要那么多高层次人才。现在不仅是本科生不好找工作,研究生都越来越难找工作,我带了几个研究生,除了要给他们上课,还得帮着他们找工作。 最后,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更新。现在很多毕业生还是希望一毕业就捧上“铁饭碗”,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很少。同时,不少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像基层、西部地区等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很少有人愿意去。
亓久平 亓久平(省政协委员、青岛银河集团董事长、民建山东省委副主委):毕业生在苦苦寻觅适合自己的岗位,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到来又何尝不是热切期盼。我们是一家员工总数超过千人的大型企业,因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性质,员工也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为了公司发展需要,我们的确已经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说实话,因为人才引进问题,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是被董事会批评最多的干部之一。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确出现了一定的就业困难,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我认为,目前高校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往往不是社会迫切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多数毕业生缺乏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自我培养也是大学生必须重视的方面。我们每年都要接纳很多毕业生,其中很多条件很不错,可相当一部分始终无法融入企业原有文化。现在的毕业生独生子女已经占到了很大比例,适应能力差,缺乏忍耐力这些特点越来越明显。我也经历过走出象牙塔的阶段,从三个人创业发展到现在上千人规模的大型企业,我受过的挫折不计其数,所以提醒年轻的朋友们,想要实现人生价值,不能满足于“学好数理化”,在打好扎实基础知识功底的基础上,努力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上培养自己。 本报记者 蒋波 高俊峰 ■相关提案⑴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创新观念,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 (一)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二)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消除各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 (四)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五)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 (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提案人:致公党山东省委员会 ■相关提案⑵ 大学生的就业率不仅是高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也成为确定高校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笔者建议: 首先,全社会都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际的工作岗位。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挤尽大学生就业率中的水分。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不再搞就业率的排行攀比,以从根本上杜绝造假现象。 再次,高等学校要改变自己人才的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提案人:宋聚轩(菏泽学院中文系主任)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