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宗义 逄春阶
1月19日,离开家乡半年后,张海永从天津大学回到了家乡无棣县小泊头镇周家庄村。 “当初离家去天津读大学时,最担心的是妈妈的生活和病情,现在放心多了。因为这两年,我亲眼看到了村里出现的巨大变化,眼见着农业税取消了、村中的土路铺成了柏油路,固定电话、移动电话通了,自来水也进了家,种粮食、买农机、买家电都有补贴,中小学生上学也不交钱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张海永一家曾经生活艰难,他的母亲刘金芝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全家的生计就靠四亩半粮田和40多棵枣树维持。去年7月,张海永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正当母子二人为学费发愁时,县委宣传部、镇政府等社会各界为海永凑齐了学费,并为一家人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让张海永念念不忘的还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考虑到他家庭困难,镇上特地拨出专款为他们这些困难家庭办理了新农合。 省人大代表、无棣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恩波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农业县,让广大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安居乐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关系到无棣县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今后,我们将把政府财力放在优先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上,认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施好民生工程,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像无棣县一样,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去年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优先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使全体人民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 多年来,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培峪村聋哑人常振忠与83岁的老父亲共同居住在一间破草房里,房子年久失修,夏不避雨,冬不挡风,他却无力修补。省人大代表、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介绍,为帮助像常振忠一样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环境,去年底,莱芜市投资100多万元启动了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残联等相关部门通过入户调查、与受助对象签订责任书、现场督察工程进展等措施,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目前,已有首批100户残疾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搬进新房的父亲常学敏高兴地说:“没想到80多岁了能住上新房子,我们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随着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不断落地生花,齐鲁大地广大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记者从省财政、民政等部门了解到,过去的几年,是我省民生投入快速增加、城乡居民收获更多实惠的几年。全省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年均增长达到14.9%—21.8%,较好地保障了重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政策的落实。据统计,眼下,全省已有980万名中小学生得到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全省各级安排10.28亿元资金解决了127万学生的“上学难”问题。新农合医疗制度全面建立,政府补助标准逐步提高,目前,全省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达到6006万人。2007年,全省新农合筹资达到了30亿元,初步解决了以往农村居民看病难等问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顺利启动, 103万城镇未成年人和非从业居民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为全面掌握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救助需求, 2007年4月起,我省开展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普查,全面摸清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真实底数,为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科学、真实、客观的依据。为推动农村低保工作深入开展,省财政对不同地区分别给予8、12、16元补助,补助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各市及时做好农村低保对象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 175万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保障人数比2006年增加117万,保障标准在800至18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还圆满完成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达到1382处,集中供养率达到72%,近20万名农村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安享晚年。 去年以来,粮油蛋等副食品涨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我省迅速应对,适度发放临时补贴,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并决定在全省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济南市从今年起,除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外,还将低保边缘户首次纳入救助范围,家有老幼病残的特殊城市低保对象,在已核定补助额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10元。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该市正组织民政、财政等多部门,研究建立城市低保标准和物价变动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对城市低保对象和城市边缘家庭发放临时补贴。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基本执政理念。”省人大代表、省民政厅厅长杨金镜介绍,2008年,我省将健全制度,规范运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完善筹资机制,提高救助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的落实和衔接。建立健全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要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人均月补助水平不低于100元,切实改变部分市补助水平长期偏低状况,全面推行分类施保,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低保边缘家庭的实际困难。农村低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当地保障标准下的应保尽保。所有县(市、区)人均月补差达到30元以上。 记者从省财政部门了解到,2008年,我省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三农”、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益文化、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方面的投入。随着“惠民清单”越开越长,齐鲁大地城乡居民将收获更多的沉甸甸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