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春晚小品被指拿病人开涮》的新闻后,笔者很是感慨。报道中说,那个名为《梦幻家园》的小品,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是鞭挞当前楼市怪现象的好作品,但此小品多处对老年痴呆症的嘲讽,尤其是高八度的“你老年痴呆啊”,让人听了格外刺耳。
因为全国目前有6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许多家庭看了这个小品心里肯定不爽。正因为如此,这个小品少了几分人文,多了一些低俗,作品的批判色彩也大打折扣。
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不过,细想一下,为什么春晚之后马上会有这种议论呢?我们当然可以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加以解释,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种新价值观的体现。记得去年初春,赵本山曾率领一哨人马去美国演出,不承想在国内获得好评的春晚小品,却在海外华人那里遭到冷遇。海外华人不愿意看那些拿残疾人、肥胖者和精神病患者找乐的段子,他们甚至委托律师以“不正当得益、不正当商业竞争和精神伤害”等罪名,将赵本山及多个演出主办单位告上了法庭。旅美人士袁晓明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海外许多华人看不惯赵本山的看家本事,原因来自于价值观的差异。即一个社会强大、进步、文明与否,不是看它对强者的态度,而要看它对弱者的态度;对强者献媚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尊重弱者才是更加文明的社会。在美华人被西方价值观熏陶多年,便更能在国人开心的小品里发现问题,我想这个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
由《梦幻家园》里的“骂人”想到赵本山的败走麦城,我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本山小品被海外华人非议之前,国内观众虽偶尔也会有些不满,但议论起来或许还不能理直气壮。大家可能会想:赵本山是何等人物,央视的春晚又是何等规格,人家想方设法让你发笑已不容易,而上了春晚的作品据说还要被审查多遍,央视岂能犯下这种低级错误?何况,国内观众反复被春晚打磨,可能也出现了“审丑”疲劳,大家即使笑完之后觉得哪儿不对劲儿,也懒得琢磨了。但海外华人却一下子看出了问题所在,这是不是意味着价值观更能让人擦亮双眼?
于是,我便想到了价值观的旅行。在进春晚之前,赵本山的小品也是有价值观的,但那是辽宁铁岭地区或东北二人转的价值观。进了春晚之后,他的小品又被央视的价值观所改造。从此往后,赵本山或许就以为自己的小品具有了某种普世价值。美国演出的遇挫,赵本山本人怎么理解不太清楚,但起码让国人明白了如下事实:铁岭的价值观并不可靠,春晚的价值观也不保险,除了这两种价值观之外,原来还有另外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之间发生碰撞之后虽然比较丢人现眼,却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它让我们一下子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把赵本山的事情说清楚之后,郭达、蔡明的事情也就清楚了。在我看来,《梦幻家园》能很快被人看出问题且大发议论,应该是一种新价值观的体现;而这种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形成,原因固然多多,但显然也与去年赵本山弄出来的那些笑话有关。由此我又想到,群众的眼睛本来就已雪亮,而当他们拥有了一种新价值观之后,岂不更是如虎添翼?这样一来,以后春晚的日子如何过下去,还真是让人担心。因为老百姓已然觉悟,编导却老惦记着拿老弱病残说事,这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幽灵依然在铁岭上空徘徊。又不是汉乐府里的孔雀,却要练“五里一徘徊”的绝技,时间长了没准儿就会出事。
|